蔡東傑》川普主義何去何從

衆所周知,自第二次世界大戰迄今,美國始終以最大、超強身分領導並影響着全球情勢,任何舉措均動見觀瞻,更因採取總統制帶來之「個人化」視覺效果,歷任的領導人也不忘在因應世局變化,並捍衛國家利益之餘,順便留下專屬個人的名聲與歷史定位。

例如,帶領美國發動兩極冷戰的杜魯門主義、向全球提供防衛承諾的艾森豪主義、決定發起太空競賽的甘迺迪主義、在拉丁美洲力推反共的詹森主義、將美國帶入和解時代的尼克森主義、強調人權外交的卡特主義、發起新冷戰的雷根主義,乃至宣稱要締造「世界新秩序」的老布希、透過世界貿易組織落實新自由制度主義的柯林頓、追隨新保守主義並提出大中東戰略小布希,以及努力「重返亞洲」的歐巴馬等,都是明顯例證。

那麼,川普主義又可能是什麼呢?

或許受限於個人專業經驗、黨內意見紛爭,乃至人事佈局至今五殘六缺等諸多困境,目前川普政府可見的政策只有一連串的「退出主義」,除宣佈從《巴黎氣候協議》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退出之外,也聲稱將重新評估包括限制伊朗核武發展協議、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等,但這些舉措在突出「美國優先」原則,同時重創其提供國際公共財的能力與聲望之餘,並不能讓大家瞭解其未來的戰略佈局走向。

今年5月,川普進行了任內首度出訪,行程穿越中東直抵歐洲;在前者,他一方面成爲首位參觀哭牆」的美國總統,又信誓旦旦要帶領穆斯林國家共同對抗恐怖主義,大玩平衡手法。在歐洲,則直接在北約峰會與G-7峰會中要求盟友做出更多承擔,並指責歐盟對美國赤字的危害,讓德國總理梅克爾不得不說,「我們可以充分仰賴別人的日子差不多結束了,川普主政下的美國不再是德國和歐洲可依靠的夥伴」。7月,川普再度爲參與G-20峰會造訪歐洲,但出人意料地選擇了波蘭作爲第一站,除稱讚後者對北約的積極投入並列席了「三海峰會」,背後不無「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歐盟)」的暗示。

只不過在持續挑釁歐洲之餘,美國真的不需要朋友嗎?

11月初,川普翩翩降臨了東亞。不同於在歐洲示威者如影隨形,安倍帶領日本政府給予了最高規格禮遇與接待,雙方沉浸於兄弟般的情誼,接下來除南韓灑掃恭迎外,北京應該也會以禮相待,至於接下來的幾個峰會場合,川普亦勢將以主賓身分成爲鎂光燈焦點。在此,儘管川普依舊着墨貿易逆差問題,但更引人關注的,不啻是他提出將帶領美國與盟邦共同推動「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的主張。難道這就是川普主義的答案?

看來或非如此。且不論所謂「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只能算是歐巴馬「重返亞洲」的2.0版,更別說此乃9月日本與印度高峰會的主題,難道川普終於決定蕭規曹隨,且以美國霸權之尊,還要拾人牙慧?看來目前川普不過是在安倍主動倡議下,先給日本一個面子罷了,最終還得看他跟大陸領導人習近平究竟能達成多少共識而定。

至於川普主義的真正內涵,恐怕還得跟着川普大船繼續搖晃擺盪下去,短期內誰也不知道它將漂向何方。

(作者爲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