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線‧上-風電區塊開發有眉目 環評與同意函卻未解

離岸風電三階區塊開發政策延至四月底或五月公告經濟部將訂出前所未有的彈性內容,希望解決現有開發中遇到的難題,但除經濟部競標關外,還有必須取得8個主管機關意見函,後續送入環評審查開發商必須過3關後,纔有機會興建風場

過去離岸風電開發過程中,引發部分部會對於海域的管轄業務混亂,因此在這次三階區塊開發過程中,要求開發商必須在環評前,取得8大主管機關意見函,之後才能啓動環評。

不過,近期交通部航港局劃設新航線,讓部分規劃風場需重新調整,加上農委會漁業署正在劃設離岸風電禁建紅區,各部會的劃地設限,在在都讓未來風電開發更爲困難。

另外,目前有同一案場有多家開發商提出開發案,同地進行多次環評,也讓環評委員抓狂,直指這應是經濟部先協調解決問題再送入環評,而不是通通放入環評,由環評代爲解決問題。

過去諸多風場在進行環差審查時,因風機大型化後,將調整佈設數量,環評委員進而提出風機間距應該要加大,以風機葉片週轉直徑單位(1D),因此要求風機間距至少要有5D甚至7D,但目前國際上仍未有相關研究,沒有任何一國會嚴格限制風機間距,進而增加風場開發難度。雖然能源局有意提出折衷方案,但截至目前,間距問題仍未有解。

科技進步調整設置風機大小是常見情況,未來還有可能出現浮動式風機,要如何建立起臺灣標準甚至是國際標準,由於國際上仍未有大型商轉的風場,未來如何與時俱進,跟上國際腳步,卻又能保留彈性空間,目前仍是未知數。

值得注意的是,本屆環評委員任職至7月底,8月起新任環委將走馬上任,是否會延續同樣審查嚴格程度,甚或新官上任三把火加嚴風電環評審查,充滿變數,牽一髮都會影響到風場開發進度。臺灣要推動再生能源成爲亞洲綠能中心,成爲國內重要發電來源,未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