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當甄嬛遇上桑德爾
桑德爾帶來美國文化最美好的一面,也就是對人的尊重。在他的講堂,人人的見解都受到重視,沒有人應該講話特別大聲。《甄嬛傳》則帶來中華文化最醜陋的一面。
十二月可說是甄嬛月,有三家電視臺加入重播陸劇《後宮甄嬛傳》;也可說是桑德爾月,有三本哲學書雄踞排行榜,六千張演講入場券以秒殺的速度被索取一空。
桑德爾帶來美國文化最美好的一面,也就是對人的尊重。在他的講堂,人人的見解都受到重視,沒有人應該講話特別大聲。《甄嬛傳》則帶來中華文化最醜陋的一面。劇中名言:「在這後宮中想要升,就必須猜得中皇上的心思。若想要活,就要猜得中其他女人的心思。」這正是孟子最看不起的「妾婦之道」。每集都出現的刑求與權鬥,也正好印證孟子那句「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桑德爾假設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在乎正義,問題只是不同立場該如何對話。《甄嬛傳》則假設這世界根本沒有好人生存的空間,只有勝敗,沒有是非。女主角從小答應變成皇太后,也一步步從好人變成壞人。
桑德爾熱並不限於臺灣。演講票秒殺的盛況,在日本、南韓都曾上演過,一大原因應該是東亞的民主剛好發展到瓶頸,雖然一人一票,人民卻還沒學會做公民。政治新聞看不到政策形成,只看到揭弊互嗆。桑德爾讓我們見識到,原來討論公共事務也可「君子和而不同」,也可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甄嬛傳》雖然來自對岸,一天九小時狂炸卻是臺灣僅見。觀衆說愛看,都說是可以學到職場生存術,可見觀衆認爲職場很像劇中的清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跟對人很重要。這麼說來,我們企業根本還沒學會用人唯才。像「容不容得下是娘娘的氣度,能不能讓娘娘容得下是嬪妾的本事」這種臺詞有可能激起蘋果、IBM那種一流企業員工的共鳴嗎?如果上班族花很多時間精力在揣摩上意,在提防不要被同僚扯後腿,企業就算找來一堆人才,也只能發揮相減效果而已。許多人都說臺灣創新不足是因爲人才危機,甄嬛熱卻逼我們自問:有沒有可能是內耗扼殺創新?
桑德爾熱與甄嬛熱,兩者都是臺灣社會的照妖鏡。前者反映政治文化有待提升,後者則揭露企業文化的死氣沉沉。只是,桑德爾熱顯示有一股向上的力量正在凝聚,要去提升民主素質,這點相當可喜。甄嬛熱則顯示上班族對工作環境的態度是「不能改變它,那就加入它」。這是一種集體墮落,臺灣應該要覺得可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