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內資提前卡位 深港通更添魅力

文/高 越

多數券商看好A股今年將順利進入明晟指數(MSCI,臺灣稱大摩指數),明晟卻連續第3年宣佈延遲將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評審報告稱,國際投資者對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額度分配資本流動存在限制仍有疑慮,且中國交易所對涉及A股的金融產品進行預先審批的限制仍未得到有效解決等。

滬港通啓動前 強勢表態

中國市值最大的行業公司,例如銀行石油互聯網公司,不少皆已在港股掛牌,而中國的「Walmart」(沃爾瑪)──阿里巴巴,在二○一四年九月十九日美國上市第一天暴漲38%,讓阿里巴巴的市值一躍成中國第三大,僅次於中國移動和中國石油。看好中國,A股並非唯一選擇,對於重視價值外資估值相對便宜的港股和美國中概股可能更受青睞。

出人意外的是,MSCI宣佈延遲納入A股,A股當天卻十分強勁,六月十五日上證指數收漲1.58%,深證成指收漲2.82%,而創業板大漲3.4%。這可能是市場看好即將啓動的深港通,A股未納入明晟指數的新聞實則利空出盡。滬港通在啓動之前,也展開過一波強勢的行情,不少內資散戶,在開放外資前,意圖搶佔先機

六月十二日,一年一度的陸家嘴金融論壇上海召開,這個由一行三會(央行、銀監會、保監會和證監會)舉辦的國際性論壇,今年透出不尋常的氣息,通常由一行三會的「一把手」做主旨演講的慣例,不但央行行長周小川缺席,只有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出席,銀監會及證監會皆由副職出席。

中國人行副行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吳曉靈,在論壇演講十分直白,「我們從一九四九年到二○○八年全國信貸30兆元(人民幣,以下同),大家知道○九年到一五年漲了多少?63兆元。也就是說,我們用了7年的時間放了30年的2倍多的貸款。」當鳳凰網記者問及「中國央行最近是否有可能放水?」吳曉靈反問記者:「我剛說了那麼多,你認爲有可能放水嗎?」

吳曉靈認爲,「中國目前不會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但小矛盾的積累會導致宏觀風險的產生」。她認爲,「縮短金融信用鏈」可以降低金融風險,主張銀行如果要投資,就要全額佔用資本金,而且必須發行簡約透明的金融產品。她表示,金融創新不是讓金融產品愈來愈複雜,而是真正滿足實體經濟的需求…(本文截自財訊506期,詳全文http://www.wealth.com.tw/article_in.aspx?nid=8330)

相關報導投資陸股ETF 在臺灣賺瘋牛行情官方出重手 資金轉向防禦性藍籌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