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中國股市對外資仍深具魅力

在許多投資人擔心中國政府監管趨嚴、致使中國股市震盪加劇之際,卻似乎未動搖外資持續加碼中國股市動作,甚至配置中國股票的比例還繼續上升。原因爲何?

其實,所有的國際資金目的都一樣,就是:趨利。哪裡有機會,這些專業的國際資金就會往哪去。而這些資金持續進駐中國股市,主要的考量因素有二,一個除了是經濟基本面因素外,另一個則是市場規模大小。

全球有許多股票市場,因爲市場規模不夠大,難以吸納金額過於龐大的國際資金,綜觀全球股票市場,比如像東南亞股票市場,幾十億美元一進去,大概就會把這個市場給炒翻天了;能吸納單一龐大資金的市場,放眼望去就只有美國和中國,其他市場規模都相對較小。

當然,中國和美國股市之所以規模龐大,主要是它們背後有一龐大的經濟量體作爲支撐,再加上這龐大經濟量體若還具備成長潛力,自然會吸引大額資金挹注。所以從這些角度來看,中國對外國的專業投資機構,有着必然的吸引力。

其次,中國有潛力的優質企業越來越多,相較其它新興市場的吸引力更大,這從陸港通北上及南下資金量逐年攀升即可看出;且未來中國及A股佔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比重將越來越高,這也使得更多外資需提高對中國股市的配置。

除了質量好的公司數量越來越多外,經濟還必須具備成長潛力。目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相對全球多數國家來說,還是處於領先地位;再加上,如果出口經濟發展的好,人民幣還可能有升值空間,因此對外資投資者來說,自然具有吸引力。

儘管2021年中國股市經歷這麼多風雨,政府監管政策也不斷趨嚴,但中國的全球優勢仍難以撼動,它不只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及工業製造國,互聯網科技同樣不輸海外。就以騰訊微信爲例,除了通訊及支付功能外,更早已將觸角延伸至每個人日常生活中,成爲生活不可或缺的大平臺;放眼全球其他社羣媒體,目前還沒有一個社羣媒體的整合功能可與之抗衡。

中國還具有很強的創造力,以及性價比極高的人才。同一件業務在中國做,不僅可維持品質,成本更是低了許多;例如近年興起的醫藥外包CXO(藥企爲新藥客戶提供研發、臨牀各環節的外包服務),在美國做比在中國做的成本要高出七倍之多。

另一值得留意的是,有越來越多好公司有望赴中國境內和香港上市。隨着中國官方日漸重視跨境資訊及數據管理,加上中美兩國競爭關係,中國企業到美國上市的規範將日益嚴格,因此預期將有越來越多企業選擇香港或中國境內募資,這又有助推動中國股市再更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