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油價仍存上升壓力?

另外,聯準會(Fed)在11日也公佈9月議息會議的紀錄。如點陣圖所顯示,官員對今年是否繼續升息仍未有共識,他們也正研究應將利率維持在現水平多久。事實上,近月的焦點已由「還要升多少次息」轉成「高息要維持多久」。紀錄也提到,大部分官員都認爲油價強勢,可能減慢通膨回落的速度,令通膨問題更頑固。

在以色列及哈馬斯7日爆發戰事後,布蘭特原油由每桶84美元左右,升至每桶88美元,急漲約5%,不過筆者在執筆時,油價已回落至每桶約85美元,戰事對油價的短期影響似乎不大。另一避險資產黃金同樣在戰事爆發後上漲約1.6%,之後維持強勢,同期,長年期債息回落,我們相信這對金價持續偏強的影響更大。

目前來看,戰事仍屬區域性,對全球市場的衝擊未有太大短期影響。中長線方面,戰事仍有機會影響沙烏地阿拉伯和以色列兩國關係恢復正常,中東局勢的變化令伊朗原油供應存在更大的不確定性,油價有更大的上升風險。

稍早前在本欄提到,能源通膨只直接影響整體通膨,並不在聯準會關注的核心通膨之中,但油價上漲仍有可能推升生產成本,從而令物價上升,令聯準會更難達標。

若油價上漲,油股或可受惠。除了油股及能源基金之外,部分拉美基金的主要持股和能源相關,加上巴西及智利已率先進入降息週期以支撐經濟,拉美基金或有機會受惠於能源價格上升。但新興市場風險較高,投資者必須控制持股,分批入市較爲可取。

至於中港方面,中國統計局13日公佈9月份的中國消費價格指數(CPI),整體CPI於9月再次回落至0%,8月份爲0.1%,最新數字低於市場預期的0.2%;其月增幅爲0.2%低於市場預期的0.3%。

但事實上,中國的核心通膨已連續第三個月取得年漲幅維持於0.8%,並未有如整體通膨一般受壓,其原因或可從食品及能源價格變化中得知。

先由食品價格變化開始說起,根據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中可見,其中早前已提出具高基數效應的豬肉價格,按月微漲0.2%,但事實上年跌幅較8月時進一步下跌4.1個百分點至跌22%,對於整體CPI的影響擴展至下降0.37個百分點,即我們在過去文章中指出的基數效應所致。

假設豬價維持於現水平,此高基數效應料將會於10月份持續擴大,但將會於11月開始豬價高基數效應逐漸消退。能源方面,基數問題繼續消退對於9月份的通膨影響不大。但目前依然建議繼續留意核心CPI的變化。

本次核心CPI值得留意的是「衣着」和「生活用品及服務」等分類有漲價跡象,或顯示中國境內的消費需求處於修復的初期。

而另一數據,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月漲幅表現繼續擴大0.2個百分點至0.4%,爲連續兩個月取得月增正成長,帶動PPI年減收窄至2.5%,PPI指數按月持續正成長或可爲CPI提供一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