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2023年機會與風險並存

2023年1月外資大幅流入中國市場,僅1月份外資流入金額累計就達人民幣(下同)1,125億元,已超過2022年全年流入金額,投資氣氛轉趨樂觀,市場風險偏好大幅提升。香港恆生指數從2022年10月底至2023年初高點反彈超過5成,滬深300指數反彈22%,市場估值已經初步修復,2月中旬開始進入震盪整理階段。2023年對中國市場是充滿機會的一年,但同時存在風險的一年。機會來自於中國內部自身對於穩增長的要求,但海外經濟下滑及地緣政治風險,中國則無法置身事外。

從中國各個大大小小的會議,已可以明確看到2023年政策重點,將在經濟增長上,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陸續推出的經濟政策,2023年中國GDP增長率有較高機率落在5%以上。1月份PMI重回增長的50以上,新增社融增速也優於市場預期,但短期有農曆春節因素影響,並不會看到經濟數據全面轉正,預期經濟數據及整體市場經濟活動將會好壞參半,第一季有可能是全年GDP增長的谷底。

過去兩年疫情,導致很多外地人無法返鄉過年,2023年春節工人返回工作崗位時間會較往年晚,企業全面復工時程較晚,預期2023年第一季的企業獲利,可能是最差的一季。政策部分,市場等待3月的中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定調2023年全年的政府方向,從過去幾次會議來看,保2023年的經濟增長方向不易改變。

2023年中國市場最大的風險可能來自海外市場的擾動,一方面是歐美市場的經濟增長不確定性,另一方面是地緣政治帶來的風險。海外成熟市場的需求一直是拉動中國出口增長的重要來源,但市場多半對於2023年歐美市場的經濟增長持保守看法,若海外市場衰退,拖累一部分中國的經濟增長將是無可避免。

至於地緣政治,中美關係緊張已經持續多年,這部分並不會改變,最新的變數是前幾日伊朗總理訪問中國,中國及伊朗雙方發表的聯合聲明,將可能促使中美關係進一步緊張,需要密切關注。

過度悲觀的市場投資氣氛已經得到修復,短期估計市場會進入震盪整理階段,未來市場關心的重點在經濟基本面復甦的速度及政府政策的重點方向。經過一輪各行各業各公司估值修復的暴漲之後,未來走勢會呈現分化狀態。

我們依然看好消費,除了中國政府多次明確表明擴大內需是重點之外,過去兩年因爲疫情而導致的消費不振,在大家接受與疫情共存後,包括旅遊等各項消費行爲將會重新恢復。至於新能源產業依舊是政府政策扶持的方向,但我們對新能源車產業鏈的持續高成長持較保守態度,反觀風電行業2022年因爲前一年的搶裝潮而沒有太大增長,2023年將重新回到增長軌道。過去政策打壓的受害行業,在2023年政府政策偏向穩增長的前提下,預期這些行業的政策風險已經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