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眼觀兩會】吳楠委員:建議建立養老護理行業准入門檻,提高持證上崗率

中新經緯3月8日電 (王玉玲)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中新經緯獲悉,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吳楠帶來《關於推動長期護理保險服務可持續發展的提案》。

2020年,國家醫保局、財政部印發《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深入探索建立適應中國國情的長期護理保險(下稱長護險)制度。

吳楠認爲,伴隨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由疾病和器官退行性變化引起的老年人失能、失智及照護不足問題逐漸凸顯,亟須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滿足老年人的照護需求。但從長護險的試點情況來看,還有多項問題需要解決,包括覆蓋範圍有待擴大、服務供給模式仍需創新、基金籌資與支付面臨難題與護理人才亟待補充。

就基金籌資與支付面臨難題來看,吳楠提到,長護險在試點過程中,基金籌資獨立性較差,過度依賴醫保基金劃轉;長護險待遇支付與籌資缺乏關聯,激勵效應不足;基金承壓與基金冗餘問題並存。

此外,吳楠認爲,目前從事養老護理的服務人員遠不能滿足社會護理服務需求;且護理人員隊伍呈現年齡偏大、專業素養偏低、崗位流動性偏高、外地務工人員偏多等特點,專業護理人員隊伍亟需建設。

就此,吳楠提出多項建議,第一,加快推廣全國長護險服務,促進民生政策可持續發展。建議加快對各試點地區在制度框架、政策標準、運行機制、管理辦法等方面的總結,進一步明確底層邏輯設計,擴大長護險制度的實施範圍。

第二,建議創新長護險保障模式,提升服務供給可持續發展。建議政府部門、商保企業、養老機構形成合力,逐步完善“政府主導、社商合作”的社會保險模式,以市場需求爲導向,豐富長護險綜合保障服務內涵。建議提高養老服務供給能力,鼓勵、培育社會參與的養老服務市場。

第三,建議精算管理基金籌資和支付,保障基金運行可持續發展。建議在基金籌集方面,建立以個人繳費、單位繳費、財政補貼、商業保險引入等多渠道的長護險籌資機制,根據參保人羣特點制定各主體繳費費率。

第四,建議加強照護服務隊伍建設,注重人才培養可持續性發展。建議做好配套政策保障,打通養老護理職業發展通道,提高養老護理人員社會地位和薪酬水平;也可依託高校資源進行職業化培養,針對社會人士提供再教育、再深化的培訓機會;建立養老護理行業的准入門檻,提高持證上崗率,健全行業職業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水平評價體系。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王玉玲:wangyuling@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