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審制明闖關 朝野掀表決大戰

政府重要司法改革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朝野黨團協商無法達成共識立院臨時會明勢必掀表決大戰。圖爲國民法官模擬出庭。(本報資料照片

蔡政府視爲重要司法改革的《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朝野黨團歷經協商,仍對草案總計112條文中,適用案件範圍、國民法官年齡終局評議關鍵條文近百條,無法達成共識。本週一立院臨時會勢必掀表決大戰。在野黨表態,將透過發言、表決,堅守反對參審制立場

總統2016競選時提出司法改革,卻僅舉辦「司改國是會議」,攸關國民參與審判的陪審制或參審制始終都無法定論司法院行政院卻在今年3月下旬,提出《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採參審制,引發在野黨及民間司改團體的反彈。

綠欲強行通過 司改團體抗議

民進黨過去主張陪審制,其行動綱領也支持陪審制,如今大翻盤挺參審制,綠營意圖國會過半優勢,強行於立院臨時會草率通過,讓過去挺綠的司改團體也看不下去,6月起於立院門外靜坐抗議。

朝野日前二度協商,不僅對法案名稱無共識,適用對象部分不同,綠營主張所犯最輕本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時力主張所犯最輕本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且未認罪案件;民衆黨及國民黨則認爲,採參審制審理案件爲所犯最輕本刑7年以上有期徒刑等;採陪審制則是犯貪污治罪條例反滲透法、刑法內亂外患罪章、妨害公務等罪。

爭議的終局評議或科刑評議部分,職業法官與國民法官就犯行認定是否有罪刑度時,討論過程不得錄音錄影,在野黨質疑這是黑箱作業,且職業法官恐影響國民法官決定,要求錄音錄影並公開透明,但綠營堅持不讓。

藍批案件量少 形同應付民衆

國民黨團總召林爲洲痛批,依綠營版本僅適用10年以上徒刑案件量,一年大概僅600多件,形同應付民衆,不是真要推動司改,顯示民進黨還是不相信人民有判斷能力,只相信職業法官,適用範圍太狹隘。

司改會質疑,審判講證據,但司法院版本設計書證筆錄驗傷單、鑑定報告)調查程序,卻只在法庭簡單念給國民法官聽就算調查,可能造成被告防禦權損害。

司法改革基金會昨公佈民調也顯示,對政府推動參審制,高達9成2不瞭解或沒聽過,更有接近6成民衆認爲,執政黨不必急於臨時會處理爭議法案。

不過,綠營認爲已充分與司改團體溝通,且完成朝野協商,程序完備,將按協商決論全案明天交院會逐條討論,若有異議就直接交付表決,要全力捍衛司法院版本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