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課綱要角/沒投票權 王品蓁:不會拒絕提供協助的人

▲反課綱學生攻佔教育廣場。(圖/記者周宸亙攝)

記者楊佳穎臺北報導

7月31日凌晨,反課綱羣衆合力推倒教育部前拒馬,正式宣告啓動佔領,教育部前廣場陸續設置公民講堂媒體區、物資站、醫護站等,象徵學生準備好長期抗戰。

「非常失望的是,在課本里學到的東西真的跟看到的不一樣!」成淵高中學生王品蓁今年將升高三,在反課綱行動中經常拿起麥克風發言,個子小卻口齒清晰,令人印象深刻。不過,雖然身爲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發言人,王品蓁其實是個社會運動菜鳥」,回想去年318學運,她笑了笑說:「那時我在打籃球。」

►►►關注2016,邀請讀者加入《ETtoday筋斗雲粉絲團

▼教育部現場物資涌入。(圖/記者楊佳穎攝)

談到社會運動經驗,王品蓁表示,「這是第一次」,先前不太關注社會時事,直到今年4月學校發生黑箱校長遴選,纔開始慢慢接觸,進而參與課綱微調議題,「我只希望教育可以是個很中立、從政治獨立出來的東西」,學生每天花12小時認真、努力,不應該是爲了一個不中立,或跟不上時代的課綱。

對於8月1日上路的103課綱,王品蓁說,教科書還沒正式使用前,都應該盡所能讓這件事情結束,「這是全民的事情,教育不只影響一、二屆學生,而是影響整個世代」。她也談到,弟弟今年國三升高一,就是這屆課綱的使用者,因此家人對行動不支持也不反對,也會在家中談論課綱程序如何「脫序」,「如果我們連自己家人都無法說服,要如何說服大衆?」

▼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發言人王品蓁。(圖/記者楊佳穎攝)

「很多東西跟想像的不一樣。」王品蓁苦笑說,從小不喜歡政治,立志從政、不從法,因此十分意外自己會站出來;過程中,看見政黨利用話題炒高選舉氣氛,並有許多勾心鬥角、消費大林林冠華)事件等問題,「現在對政治滿失望的」,原本一直認爲教育品質會被保障,自己只要讀好書,盡學生本分就好,「現在教育品質必須自己站出來爭取才有,這不太應該。」

面對外界「政黨操控」質疑,王品蓁說,這對學生的「獨立思考」是非常大的侮辱,若真的有受任何政黨操控,「我相信我們的勢力絕對不只這樣」。她也感嘆,大家平均只有17、18歲,甚至連投票權都沒有,「真的沒有權力去撼動政府」,因此無論哪個政黨、有權力的人站出來提供協助,學生都不會拒絕,「或許他們一句話,手上一個印章,都可以抵過我們3、4個月來的努力。」

有關網路上流傳一張王品蓁拿「臺灣獨立」旗幟照片,引發外界質疑政治背景不單純,她則表示,7月中透過朋友介紹拜訪「基進側翼」時,對方希望他們拿着旗子拍照;而政治問題只是一些人刻意放大,不會影響反課綱行動,「如果課綱明年改成非常非常臺獨史觀,那我們也會站出來反對」,因爲大家所期望的是一個符合臺灣現狀的東西。

▼反課綱高校聯盟總召朱震(上)、發言人王品蓁(左下)與宋運川(右下)。(圖/記者陳明仁、張一中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