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盤心法-AI類股漲多拉回 可分批佈局成長股

加權指數1120907(日線圖)

圖/本報資料照片

總經與市場觀察:8月份信評公司惠譽將美國公債由AAA頂級信評下調至AA+,同時穆迪亦調降美國10家中小型銀行的信用評級,造成全球金融市場一度動盪,惟降評理由相對2011年美債降評時溫和,主要擔憂美國政府財政赤字隱憂,此理由可以解讀爲美債上限事件的餘波盪漾,且美國財政部長葉倫立即發佈聲明,表達美國政府不認同評級下調的立場,適度緩和市場的恐慌情緒。

同時美國ISM製造業指數雖有小幅自45.6反彈至46.,但仍連續九個月處在50榮枯線下,目前美國景氣面仍有放緩疑慮,惟美國7月CPI由3.1%上揚至3.3%、核心CPI由4.86%下滑至4.7%皆優於市場預期,雖然PPI增幅超出預期且零售銷售優於預期,引發市場再次升息焦慮,但8月25日Jackson Hole年會中聯準會主席談話鷹中帶鴿,升息焦慮再次獲得緩解。

由於美國CPI年增率已降至3%左右水準,雖然進入下半年基期亦跟着下滑,但聯準會壓抑通膨已見成效,後續須觀察CPI是否進入黏着期,反增不易但亦難期待有快速下滑至2~2.5%的情況,由於利率市場目前押注聯準會最後升息將落在9~11月且2024年可望見到降息,若通膨數據未見到持續改善,利率預期的波動亦將對金融市場產生影響。

投資建議:

整體而言,貨幣緊縮政策仍有不確定性,美國經濟雖然強韌但中國陸續繳出較差的經濟數據,終端景氣仍未見回溫,原本長期趨勢明確的AI成爲全球科技產業的浮木,但由於股市資金過度集中涌入AI相關類股,短期快速修正震盪後也需要一段沉澱期,預期短期臺股進入區間整理。但AI長期發展趨勢並不會消失,臺灣部分科技產業仍可望於2H23庫存去化完畢,且科技創新規格升級的腳步持續,中長期臺股在消化財報結果及籌碼沉澱後,仍可望延續多頭髮展。

但基於各產業復甦情況及成長趨勢預期2023年類股之間表現落差將會很大,臺股許多產業仍具備中長線價值,操作策略可趁大盤漲多拉回時佈局看好的成長型產業及類股並長線持有,看好的產業如半導體先進製程、規格提升及谷底復甦的IC設計、矽智財,以及利基型產業如生技、航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