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寫/政治金童老驥伏櫪 趙少康重入政壇不減壯志豪情

趙少康。(黃福其攝)

周慧如、黃福其、周毓翔特稿

卸下公職26年,中廣董事長趙少康重回國民黨外界視爲捲起政壇千堆雪。昨天他接受本報專訪,暢談理念及想法,昔日「政治金童」除了詞鋒依舊犀利,還有憂國憂民的感性,除了讓人感受他猶是伏櫪老驥,且身爲長期觀察時事媒體人,在政壇還是很辣的老薑

訪談中,趙少康滿是對時局、兩岸及下一代的擔憂,尤其不滿民進黨一黨獨大,鼓動義和團1450打壓理性聲音,沒有偉大建樹,卻一味打壓異見、幫派式掠奪國家資源。他憶起以前臺灣錢淹腳目年輕人充滿希望雄心創業傳奇比比皆是,但現在年輕人薪水很少,有三、四萬都屬小確幸;過去臺灣人和善禮貌,如今常被政治操作而情緒性地沒理性。他反問記者:「臺灣怎會變成這樣?」

談到大陸14億人口東南亞崛起,趙少康更憂心臺灣團結都來不及,還要分本省、外省,惡意分化、戴紅帽,如此內耗,非常可惜。因此他一直思索,臺灣受惡質政治影響越來越嚴重,他真能這樣獨善其身嗎?

趙少康也提到,他父母都來自大陸,在船上海難差點沉船,只剩一個洗臉盆把水舀出去,他在基隆醫院出生,小時候家徒四壁。如今有一番事業,他感謝全是臺灣給的,但「國家面臨這樣情況,應該要作些事回報臺灣」,否則他不過是再多賺幾年錢而已,多一點少一點又怎樣?能再做一點事,兩岸關係能改善,是他責無旁貸的責任

趙少康不諱言,思考如何爲國家、下一代做點事有一段時間,但「回國民黨」是韓國瑜點的火。但要放棄的事實太多,因此「真有的很多掙扎」、「絕大多數人都會捨不得」,到現在家人並未贊成,「只是反對的力量大或小」。

已屆「從心所欲不逾矩」之年,如今重新入黨、有意挑戰2024,趙少康不認爲會影響「世代交替」,因爲他自認參選是想幫年輕人找出路,否則「我們對不起下一代」。他也不認爲年輕人大多偏綠、反中,反認爲多數年輕人都是務實、理性,就看從政者提什麼主張,沒什麼撼動不了的,「韓國瑜能當選高雄市長,不就代表心思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