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炎裕專欄-大國政治博弈 牽動金融市場

俄烏戰爭–俄羅斯瘋狂的戰爭行徑,透過電子媒體傳播全球,衝擊程度超過1991年波灣戰爭。耶誕節俄羅斯總統普丁放話表示,莫斯科準備好與俄烏戰爭相關人士展開談判,但烏國政府與西方拒絕參與,因爲俄羅斯持續猛攻烏克蘭東部巴赫姆特,且仍派兵佔領已宣佈吞併的盧甘斯克、頓內茨克、扎波羅熱以及赫爾鬆四個地區。

拜登在白宮接待澤倫斯基,並承諾美國繼續堅定支持烏克蘭,俄羅斯戰事失利放話談判但卻擺出勝利者姿態,拜登迴應「只有在俄羅斯軍隊離開烏克蘭後」,談判纔可能展開,2023年能否進入談判是歐洲與俄羅斯經濟恢復生機的曙光。

中國房地產領域投資佔中國投資約三分之一,房地產蕭條導致中國經濟進入寒冬,很多基層政府實際已破產,這或許是中國放棄動態清零的真正原因,房地產三箭和解封動作同時出臺,中國2023年兩會將把經濟增速訂於5%。

北京快速解封導致疫情大爆發造成藥品不足醫院爆滿。美國國務院再度表示願與中國分享新冠疫苗,控制疫情確保國際經濟復甦,但中國外交部迴應不接受。中國使用的滅活疫苗保護效力較低,某研究估計中國清零政策的機會成本約GDP的2%約當6,800億美元(新臺幣20.89兆元)。

另一焦點是美中科技交鋒,拜登政府一系列晶片出口管制限制中國發展半導體、人工智慧和超級計算機軟體、晶片和機械,美國對中國擴張野心高度戒備,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月將訪中國,美中持續脫鉤出現新冷戰,特別是晶片與能源領域。

2023年中國對臺策略先維持自制力,不能搞事衍化出「抗中保臺2.0」,成爲臺灣執政黨的助選員。臺灣縣市長選舉後,執政黨會堅持兩岸政策既有立場,而美方態度可從兩黨候選人赴美參訪行程規格看出端倪。

國安會議針對全球經濟衰退提出因應對策,也代表2023年政治和民生經濟面將有更多的政策利多,新的內閣將是選舉內閣,也是支票內閣。

中國國家衛健委宣佈2023年1月8日起,不再對入境人員採取隔離檢疫管理措施,行前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者可入境,衛健委直接出大招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降爲乙類傳染病後只需報告與診療。中國民衆立即瘋狂網路查詢出國航班數引發國際疑慮,各國推出因應辦法。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宣佈2023年1月5日起,2歲以上來自中港澳旅客須提交2日內檢測陰性報告或康復證明。日本宣佈對中國入境旅客全面實施新冠病毒篩檢,若呈陽性則須強制隔離7天,韓國則將中國列爲「檢疫查驗重點國家」,體溫超過37.5度C的本人與同行者需接受PCR檢測;而臺灣維持不開放中國觀光客來臺政策。

中國轉向加入「與病毒共存」策略,但中國的疫苗效力太差,對其他各國是一次壓力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