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美公債利率攀升 新興市場債將承壓?

隨着全球經濟復甦態勢更爲明確,加上對通膨升溫的預期,導致美國國庫券利率走升,也讓新興市場債券出現波動。截至2月底,新興市場強勢貨幣主權債與公司債指數2021年以來分別下跌3.61%與0.17%;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券指數也下跌了3.72%。由於目前市場普遍預期利率將上升,也讓投資人不禁擔憂新興市場債券的後續表現是否將會受到影響

我們認爲,全球經濟成長前景轉佳、疫苗接種更爲普及、加上先前利率已位於歷史低點,因此現階段的利率攀升是在意料之中的。此外,我們也認爲利率上升並不會對新

興市場債市帶來顯著的內部與外部風險

儘管如此,也有人認爲倘若接下來利率持續攀升,同時又遇到短期殖利率上升與美國聯準會(Fed)升息的預期,到時候新興市場債市將會面臨截然不同的挑戰

然而,聯博認爲這個情況發生的機率不高。因爲目前的利率攀升主要是全球經濟逐步迴歸正軌,加上預期聯準會將持續收購債券所致。但考量美國政府負債規模,聯準會將會避免讓殖利率過度攀升。有鑑於此,我們認爲儘管美國公債殖利率會進一步攀升,但其速度幅度應該相對有限。

那麼,這樣的情境是否意味着聯準會將開始縮減購債規模?回顧2013年,由於聯準會暗示可能會開始縮減資產收購的規模,導致許多揹負經常帳赤字新興國家深陷減債恐慌的風暴中心,進而導致新興市場債券爆發賣壓。現在的情境也確實讓部分投資人出現「既視感」,害怕歷史將再度重演

但投資人需要留意的是,當前的大環境與2013年是不同的。首先,距離聯準會開始縮減購債規模的時間可能還很遙遠。其次,現在美國實質殖利率攀升的幅度和當年是完全無法相提並論。第三,新興市場的體質也不可同日而語。舉例來說,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新興市場(不含中國)的經常帳與基本收支盈餘已經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在疫情爆發後,新興國家財政收支控制得宜,加上進口下滑,更進一步推升新興市場的經常帳盈餘。因此,相較過去利率攀升引發波動時,現在新興市場對於外部融資的需求已經相對降低,也代表其可能更有能力抵禦美國殖利率上升所引發的外部衝擊

除了體質改善的優勢之外,我們認爲還有幾個利多因素,可望支撐新興市場債券表現。第一,美國拜登政府上任後,過去幾年紛擾的貿易摩擦機會緩解,這對貿易導向的新興市場是好消息。第二,在經濟回溫的背景下,預期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將回升,以出口大宗商品爲主的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可望受惠。

第三,截至2月底,新興市場高收益主權債與新興市場高收益公司債目前殖利率分別落在7.4%與5.4%,相較成熟國家來說更具吸引力。此外,我們預期2021年新興市場債券供給量會比2020年來得少,這也可能成爲進一步推升新興市場債券價格催化劑

債種的部分,由於先前新興市場國家已經歷經了降息循環,當地貨幣表現空間有限,所以我們建議投資人聚焦強勢貨幣主權債與公司債。

在國家區域的部分,我們則相對看好高殖利率主權債與基本面相對穩健的亞洲公司債2021年的表現,如中國投資等級公司債。

另外,從利率的角度來看,目前中國政府公債是相對具有吸引力的選擇,從政策面來說,中國以及印尼是少數仍有降息空間的國家。因此,我們認爲美元計價的亞洲債券除了可望擁有較低的波動度,且提供不錯的潛在報酬。然而,慎選標的仍然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