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防疫醞釀新商機 美食外送服務需求增

資策產業情報研究所(MIC)。(取自官網

新冠肺炎疫情改變民衆生活型態,並醞釀出新商機。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針對臺灣網友調查發現,有53.3%在上半年疫情時間曾使用美食外送服務,且首度使用者佔10.9%,另有22.1%曾使用的網友,在疫情期間增加使用美食外送服務。

調查結果顯示,最常使用的前5大平臺依序爲foodpanda(79.6%)、UberEats(60.8%)、foodmo(8.3%)、餐廳自營平臺(7.6%)與街口美食外送(5.3%)。疫情期間用戶平均每次美食外送服務訂購金額345元,不同區域與使用頻率不同的用戶消費區間爲300~350元。

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王琬昀表示,foodpanda與UberEats穩坐2大龍頭,但餐廳自營平臺仍具市場潛力使用率在「首次使用」(6.9%)與「維持疫前相同使用頻率」(9.7%)2大族羣中皆取得第3名。

針對疫情期間用戶的使用動機,有50.4%爲省去外出與排隊時間、39.4%認爲可減少外出接觸人羣機會,折扣優惠(38.7%)、天氣不佳/不想出門(38.3%)、餐點多元可選擇(26.4%)也是考量重點

調查發現,觀測「首次使用」與「頻率增加」者動機,可發現「減少接觸機會」爲最主要驅動力。而疫情期間曾使用美食外送服務的消費者高達77.3%表示未來有繼續使用意願,首次使用者亦有60.4%有意願在疫情後繼續使用,認爲美食外送服務將成爲新常態

至於未使用或是無意願繼續使用的網友,前5大影響因素依序爲不想額外支付外送服務費(44.3%)、平臺商品單價實體店家貴(23.7%)、沒有任何訂美食外送經驗(23.3%)、想直接到餐廳享受氣氛及服務(19.8%)、所在地區的餐點選項不夠多元(12.2%)。

王琬昀指出,臺灣消費者對美食外送的需求與接受度確有逐漸提升,但仍需要更多時間,才能使消費者養成付運費習慣。同時,未來有意投入外送平臺的餐飲業者,在制定組合餐價格或考量上架餐點品項時,建議可參考平均消費價格區間。

展望後市,王琬昀認爲業者可思考發展訂閱模式,但要留住訂閱客戶關鍵,包括持續強化餐廳選項的獨特性、外送員素質態度等,也可透過評分機制累積更多數據、發展餐點推薦系統,或根據不同地域的消費者飲食偏好,爲餐廳打造適合的外送餐點等創新商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