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疫情衝擊加劇 全臺餐飲業5月營收已月衰74%

國內疫情警戒全面提升至第三級,對餐飲衝擊持續加劇。智慧餐飲科技業者iCHEF經大數據分析指出,全臺餐飲業5月截至23日的平均營收已較4月驟減達74%,建議政府可參考新加坡去年封城後對餐飲業者推出的補貼方案,協助餐飲業者度過難關。

iCHEF自系統資料庫抓出全國超過7000間餐廳,自宣佈第三級警戒後首周(17~23日)對比4月營運資料,並與去年4~6月新加坡封城期間的餐飲變動數據對比,追蹤疫情對餐飲業的影響,作爲臺灣餐廳的餐飲景氣走勢預期參考。

iCHEF發現,雖然政府未宣佈封城,但許多縣市已紛紛宣佈禁止餐飲內用、僅能外送或外帶,使全國餐飲業產值持續下滑,截至23日的5月平均營收已較4月驟減達74%。而去年新加坡餐飲業封城後首周營收爲下滑60%,顯見新加坡去年經驗及走勢有參考價值

即便業績僅剩約25%,仍有約60%餐飲業者咬牙繼續營業,最重要理由是不能讓員工失業。創辦知名餐飲品牌渣男」等11家餐廳的經營者Tony Chen指出,主因員工若失去收入來源,很快會造成更多社會問題,但在營收幾近歸零困境下,商家恐沒有能力繼續發薪。

而疫情期間用餐行爲改變,對不同餐飲店型影響程度亦不同。iCHEF指出,以酒精飲料店衰退達92%、火鍋店衰退達81%最多,高於全國平均。相形之下,西式速食衰退32%、一般飲料店衰退37%、小吃店衰退43%。

同時,原先營收越高的業者衰退幅度更大,iCHEF指出,相較小營收業者衰退53%,高營收業者衰退達75%,預期內用禁止政策擴大執行後,大型店影響會加劇。對此,許多餐飲業者則瞄準家庭團膳需求,推出名店配餐的解決方案因應挑戰

iCHEF指出,新加坡餐飲業去年封城後前2周營收均衰退約60%、至第6周穩定收斂至衰退約45%,直至封城結束3周後才停止衰退。不過,新加坡政府在封城期間,立即對餐飲業推出外送、數位工具薪資等補助方案,協助業者撐過疫情考驗,呼籲政府應參考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