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吸二手菸 5旬婦罹肺腺癌

亞大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劉柏毅肺部模型上指出李婦病竈位置。(林欣儀攝)

沒有抽菸習慣的50歲李姓家庭主婦,日前咳嗽2周未好轉,就醫接受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赫然發現左側下肺葉有約0.8公分大的毛玻璃結節,確診爲第一期肺腺癌醫生追溯其生活習慣,發現李婦的兒子丈夫都是老煙槍所幸她接受微創手術後、癌細胞未擴散,家人也決定戒菸

衛福部統計,肺癌近10年來高居癌症死亡率第一,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劉柏毅指出,早期肺腺癌沒有症狀患者多是出現持續咳嗽、咳血或胸悶、呼吸喘等症狀後就醫發現,但通常已是第三、四期,多數無法藉由手術治療。

劉柏毅強調,國內肺腺癌臨牀患者多爲非吸菸者,且罹患年齡有下降趨勢,患者可透過輻射劑量僅傳統胸部斷層檢查劑量1/6至1/10的「低劑量電腦斷層」做早期檢測,因其可篩檢肺部小結節且無須注射顯影劑,即便腎功能不佳者也能接受檢查。

劉柏毅表示,年齡超過55歲、每天抽菸達1包者,或煙齡逾10年、有肺癌家族史肺結核病史者罹患肺癌機率較高,這類高風險族羣可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偵測肺部結節病竈並定期追蹤,若早期發現可採取根治性胸腔鏡微創手術治療。長期處於二手菸環境、居住環境空品不良或長時間暴露油煙環境者,也屬高危險族羣,建議1至2年接受1次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