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雜誌/用低劑量電腦斷層揪肺癌?等一下!

出處:康健雜誌219期作者張靜慧圖片/陳德信

陳小姐因爲咳嗽、右側胸痛而掛急診,一直沒好,又掛門診胸部X光顯示肋膜積水1,醫師懷疑「案情不單純」,安排住院檢查,最後證實肺癌第四期。「她這麼年輕,又不抽菸,怎會這樣?」醫護人員感嘆。確診肺癌這天,正好是陳小姐的生日。

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年報」,臺灣2013年新增約12000名肺癌患者,而2015年死於肺癌者逼近9000人,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堪稱「新國病」。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李岡遠指出,肺癌是相對惡性腫瘤,而且早期多無症狀,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無法開刀根除腫瘤,藥物雖然有一定的治療效果,然而長期存活仍不易達成。「找出有效的篩檢工具、早期診斷是存活的關鍵。」而過去用胸部X光及痰液檢查,都無法達到降低死亡率的目標,不適合當成肺癌篩檢工具。

近年來,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被視爲能早期發現肺癌的利器。美國國家肺癌篩檢試驗(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NLST)首度證實,高危險羣2民衆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相對於僅接受胸部X光的篩檢者,可降低20%肺癌死亡率及6.7%整體死亡率。「相較於乳房攝影每篩檢465∼601人可救一位女性生命,低劑量電腦斷層只要篩檢320人就可以救一命,可見低劑量電腦斷層值得推廣,」李岡遠指出。

臺大醫院內科部主任餘忠仁表示,過半數的臺灣肺癌患者並不吸菸,在非吸菸者中如何辨識出肺癌的高危險羣以接受篩檢?由於缺乏足夠的臨牀證據歐美學會建議非吸菸者不要進行肺癌篩檢。

臺灣肺癌學會、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中華民國放射醫學會聯合訂出「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共識宣言」,供民衆參考:

年齡介於55~74歲,抽菸史超過30包年(即每天抽1包煙,超過30年;或每天兩包,超過15年;或每天3包,超過10年等),目前仍在抽菸或戒菸尚未超過15年者,證據顯示可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以篩檢肺癌。

‧有肺癌家族史的民衆,可以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作爲肺癌篩檢,然而其效力尚未被證實。

‧有肺癌病史、氡暴露及特定職業暴露的民衆,可以諮詢醫師,考慮接受肺癌篩檢。

‧沒有危險因子的民衆,目前沒有證據支持應做肺癌篩檢。

‧患有嚴重疾病或無法接受根治性癌症治療的民衆,不建議做肺癌篩檢。

‧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宜在具有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經驗,並有多專科肺癌診治的醫療機構進行。

‧建議抽菸者應及早戒菸,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並不能預防肺癌發生。

「很多地方在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但是做篩檢是一回事,後續的追蹤、結節的處理、完整的評估呢?目前都缺乏,」餘忠仁說。

「現在大家多半隻提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的好處,卻很少提它的風險、篩檢出異常時對病患心理衝擊,」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吳玉琮直言

多位醫師均指出,雖然目前沒有證據支持非高危羣應該做肺癌篩檢,但如果很擔心罹癌,經濟上也負擔得起,去做也無不可。不過建議在決定做篩檢前,對它多一些瞭解。【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219期】

【延伸閱讀】爲何得癌症的年輕人愈來愈多?熊健康出任務/捐血救命,隨時待命-探訪醫院血庫中藥會洗腎?顧腎7大疑問一次解答詳見《康健雜誌網站》。※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