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國小傳承百年水餅味 獲天下雜誌首獎
仁德區長興國小學子深入聚落研究「擔水餅」習俗。(長興國小提供)
師生合作拍攝記錄第一手資料,並將探索歷程與調查結果,即時分享雲端平臺,極富意義的課程設計一舉獲得天下雜誌微笑臺灣創意教案首獎。(長興國小提供)
臺南仁德區長興國小百年校慶前夕,帶領孩子到學區中的土庫、大宅和許厝發現近百年「擔水餅」習俗,進行問題探究、資料蒐集與田野調查,帶着行動載具走進社區,探訪土庫餅店、土地公廟、社區耆老,由師生合作拍攝記錄第一手資料,並將探索歷程與調查結果,即時分享雲端平臺,極富意義的課程設計一舉獲得天下雜誌微笑臺灣創意教案首獎。
透過課程,學子喚起更多人一起珍視家鄉文化,推動社區共好,在土地公聖誕那天,長興國小學生也幫忙分享這超過百年的水餅,挨家挨戶發送水餅,傳承水餅的人情味。這段追尋水餅的源頭旅程,由長興國小學生周子馨、嚴泓淳、郭旻宜、程泱𫓹、許燁綾、黃義德在宋幸真、郭綺文、陳文凱老師指導下,先到土庫傳承三代土庫餅店學習尋找答案。
學生親訪土庫餅店第一代老師傅徐水文,得知「村莊裡有人生男丁,就要擔水餅分享給其他人,這叫做福份」,於是孩子展開尋找擔水餅之旅,最後終於找到土庫聖天宮仍保有擔水餅習俗,聖天宮的前爐主郭春長說,「以前土庫這帶曾有間土地公廟在農田中間,只要家裡有生男丁就要到田裡去祭拜,感謝土地公保佑。」久而久之形成土庫、大宅和許厝3個聚落擔水餅習俗,讓這水餅充滿了濃濃人情味。
課程除了讓學生了解「擔水餅」流程、知道福份的意涵,更參與「擔水餅」,用「扁擔」實際體驗「擔」着傳承百餘年的人情味,對於社區的傳承十分有意義。
長興國小也與經濟部工研院的「雲遊學平臺」開設各式課程於雲端公開觀課,水餅研究團隊亦「雲遊學平臺」建立百年慶典的水餅課程,把這份人情味與全世界分享。
學生郭旻宜說,長興國小大部分人都吃過水餅,但知道水餅習俗的人卻很少,經調查後,讓很多人都知道水餅習俗。學生許燁綾說,「 以前只能靠人力挨家挨戶送水餅真的好辛苦,不過分完了應該很開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