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 自研晶片成主流

綜合陸媒報導,長安汽車近日與重慶高新區智能製造產業研究院等,共同成立重慶芯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達人民幣87億元,這是重慶國資相關單位聯合大型整車企業投資的先進車規級12吋晶片製造專案。

除了長安汽車外,吉利、廣汽、北汽、比亞迪等車企均有自研晶片計劃,或選擇透過合作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入局「造芯」。小鵬、蔚來、理想等「造車新勢力」則基本選擇自研晶片。

但自研晶片的車企們,重點和佈局方向均有所不同。小鵬、蔚來等這些一直在用自研演算法的車企,選擇自研高算力晶片。業界人士指出,通用晶片無法發揮出自研演算法的優勢,有實力的廠商選擇定製化自己的晶片來匹配自研演算法。

公開資料顯示,大陸「蔚小理」造車新勢力三強中,蔚來已組建300人的晶片團隊,研發自動駕駛晶片和雷射雷達晶片,首款雷射雷達主控晶片「楊戩」10月份量產。小鵬晶片團隊正在開發對標特斯拉FSD大算力自動駕駛晶片,理想也在2022年擴編晶片團隊,並與三安半導體合作建立蘇州功率半導體產線。

大陸傳統自主品牌車企則更多從車載使用量較大、開發難度較低的功率半導體入手,部分車企在自研晶片方面與晶片企業合作,譬如地平線與比亞迪、長城、理想、長安等主流車企達成量產定點合作。

但芯聚能半導體總裁周曉陽表示,車企自主研發晶片仍面臨諸多挑戰。其中企業需具備強大的技術能力,包括半導體制造、電子設計、嵌入式系統開發等專業知識,且汽車製造商需投入大量時間和資源建立這些技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