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諶 爲不動產估價師爭權益
中華民國不動產估價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諶,從事不動產估價相關工作已經超過35年,堪稱是鑑價、估價界的元老,也由於長時間在這個領域耕耘,對估價工作有濃厚的感情,念茲在茲都希望爲國內不動產估價制度深化盡一份心力。
國內「不動產估價師」的發展歷史還不長,一直到民國89年「不動產估價師法」於立法院完成立法,並於民國90年開始舉辦「不動產估價師」國家考試,迄今才10餘年。而全國透過國家考試及格,取得「不動產估價師」執照者僅約400人。
陳諶畢業於淡水工商專校(真理大學前身)會統科,會投身不動產鑑價、估價這個行業,是在他專科畢業時,剛踏進社會,正在爲將來出路尋找方向時,發現當年若要往會計相關工作發展,除了很難考取的會計師,或是公務人員之外,想到一般民營企業任職,高商畢業的學歷似乎相對吃香。而若要往統計發展,則以走入學術、研究單位爲主。
幾經思索後,陳諶決定不走會計、也不走統計的路,要自己另外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職場之道;在機緣湊巧之下,看到剛成立不久的「中國不動產鑑定公司」的徵才廣告,就報名應徵,有幸被錄用,然後就一頭投入了不動產鑑價相關工作領域。
陳諶回憶說,早期不叫不動產估價,而叫鑑價,除了半官方的「中國生產力中心」有不動產鑑價相關服務之外,一般不動產鑑價工作,成了早期徵信公司的業務之一。而陳諶以新人之姿到新公司「中國不動產鑑定公司」上班,社會新鮮人像海綿一樣,吸收新知識特別快,對鑑價工作感覺還不錯,就邊做邊學的走上不動產鑑價工作生涯。
陳諶回憶剛入行時國內不動產鑑價的人力資源,科班出身的「地政系」、「地政研究所」畢業生,反而很少走到不動產鑑價這行,而從事不動產鑑價的人力,大部份來自學會計、都計或企管等科系的學生,像他學會統,卻跑來做不動產鑑價的人也不多。有鑑於本職學能不足,陳諶就在工作過程持續充電,當時中國地政研究所有開「不動產估價」相關的課程,他就利用上班公餘的時間去上課,學習不動產鑑、估價方面的專業知識,藉以提高自己的作業能力。
早期不動產鑑價沒有納入法律規範,所以整個產業的參與人員良莠不齊,甚至有些不當的勾當,被社會所詬病,也沒有被重視。不過,陳諶表示,不動產鑑價或估價是一個值得推廣的制度和事業,民間也有一些力量一直在努力推動制度化、法制化,只是整個過程走得有些漫長,經過逾30年的時間纔將「不動產估價」制度完成立法、「不動產估價師」也成爲專技人員國家考試認定的專業證照,躋身和會計師、律師、建築師同一Level的證照。
陳諶表示,其實早在民國67、68年期間,內政部即委託政大教授林英彥進行研究,進而將國外的不動產估價制度引進到臺灣來;而陳諶當時即曾協助林英彥教授推動不動產估價制度,以及相關立法。惟好不容易把法規草案擬出來,送到立法院審議,卻一躺就是10年沒下文。
立法沒能順利推動,但鑑價、估價界人士並沒有就此灰心或放棄,仍以各不動產鑑價公司的力量籌組鑑價公會,再由鑑價公會結合各方的力量舉辦研習活動、鑑價技術研討會,林英彥教授甚至推動公會自行舉辦不動產鑑價師考照;另一方面,公會則繼續推動「不動產估價師」立法。
在鍥而不捨下,「不動產估價師法」終於在民國89年完成立法,並於民國89年10月4日公佈實施,90年開始舉行不動產估價師國家考試,必須通過專技人員高考、取得專業執照,並加入公會纔可以開始執業。對於立法前即已經存在的不動產鑑價公司,則給予5年的調適期間,必須在5年之內取得不動產估價師證照,然後轉行爲不動產估價師。
不動產估價師雖然已經法制化,但陳諶認爲這只是一個產業的開始而已,未來要走的路還很漫長,因爲制度形成比較晚,民間還不太習慣應用不動產估價師;而較重視鑑價的政府體系,則沿襲舊規,交由公有的地政人員做鑑價。爲爭取不動產估價師的業務空間,並朝世界潮流接軌,陳諶帶動全國各地方估價師協會,最近正積極爭取「土地徵收條例」,能把市價的評定交由不動產估價師執行,因爲這樣的配套處理,才能符合社會公平正義,不動產估價師也才能發揮所長。
陳諶以自己超過35年的工作經驗,對有興趣投身不動產估價事業的年輕人提出建言,他表示要勝任不動產估價師工作,首先必須要能夠吃苦耐勞,因爲估價工作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屬外勤工作,常常要跋山涉水;另外,本職學能方面,最起碼要具有數理基礎、統計素養、財務分析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