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器官莫輕忽 肝癌治療選擇多

蕭亦翔醫師提醒B、C型肝炎帶原及肝硬化等高風險族羣,應定期接受追蹤,以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新竹臺大分院提供/羅浚濱新竹傳真)

59歲林姓男子是B型肝炎帶原患者,固定在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門診追蹤,發現肝臟長了1顆1.7公分的腫瘤,因位置靠近腸道,不適合局部治療,以腹腔鏡肝臟腫瘤切除手術後恢復良好,3天就出院返家。

肝膽胰腸胃外科醫師蕭亦翔表示,肝癌最常見的是B型及C型病毒性肝炎感染,除了病毒性肝炎外,抽菸、肥胖、大量飲酒及化學致癌物質,都是造成肝癌的危險因子。

尤其,近年來三高比例增加,且漸漸年輕化,平均每4個人就有1個脂肪肝,若放任不管,可能發展爲肝硬化,甚至肝癌,絕不可輕忽。

外科部主任何明志指出,目前肝癌治療有許多種選擇方式,包括手術切除、血管栓塞、局部治療、化學治療及肝臟移植。

手術切除有傳統手術和微創手術,微創手術靠着內視鏡器械深入腹腔,故傷口小,病人疼痛感較低,也較少出現與傷口相關的副作用,但仍需考量到腫瘤切除乾淨與否,及所犧牲的正常肝臟組織

近幾年來發展的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由於器械旋轉的角度比較靈活,對一些困難位置、角度不好開的腫瘤,會比腹腔鏡手術方式更容易。

何明志表示,肝癌治療方式的選擇,需經醫師多方面專業評估,並由肝臟內科、影像醫學部及腫瘤科等團隊互相合作下,共同做最適合的醫病決策。

蕭亦翔提醒,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消化器官,負責人體營養的代謝儲存、毒素分解排除及膽汁的分泌等,因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所以被稱爲「沉默的器官」!

蕭亦翔表示,許多病患來醫院就診時已無法手術,加上肝癌是複發率高的癌症,故提醒民衆應戒菸、酒及減輕脂肪肝等建立良好生活習慣,降低罹癌的風險。

另外,B、C型肝炎帶原及肝硬化等高風險族羣,也應定期接受追蹤,以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