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傷肝不是熬夜 醫揭2行爲更關鍵 小心沉默器官癌變

肝被稱爲「沉默的器官」,因爲痛覺神經分佈較少、發炎時一樣能正常運作,所以初期的脂肪肝幾乎沒有症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談及傷肝壞習慣,很多人都會想到熬夜晚睡,然而,減重專科醫師魏士航指出,長期慢性壓力、攝取過量碳水化物,對於肝臟的危害更大。他表示,肝被稱爲「沉默的器官」,因爲痛覺神經分佈較少、發炎時一樣能正常運作,所以初期的脂肪肝幾乎沒有症狀,一旦形成肝纖維化,就恐演變成肝硬化,甚至是肝癌,不可不慎。

魏士航在臉書專頁「魏士航醫師|航向健康減重新體質」發文示警2大傷肝行爲,其一是長期的慢性壓力,會造成皮脂醇大量分泌,以及腸道菌叢失調、腸漏症。他說明,前者會使胰島素抗阻上升、肝臟脂質代謝下降,讓脂肪生成上升但利用下降;後者則會導致系統性的發炎。

至於該如何幫助身體處理壓力?魏士航提到,許多研究中都證實正念、冥想、呼吸法對壓力相關症狀、進食行爲和發炎的改善都有幫助;此外,也可透過適當補充「適應元」,也就是天然的植物衍生物,如甘草、南非醉茄、綠茶、紅景天等,來抵消壓力產生的疲勞、失眠、情緒低落和血壓高等不良影響。

另一個傷肝行爲是攝取過量碳水化合物,魏士航指出,其會活化肝臟,產生脂質新生作用,當大量新生脂肪被製造,就會造成肥胖、脂肪肝。值得注意的是,蛋白質攝取不足,會阻礙肝臟運送脂肪,造成肝臟脂肪堆積。他建議,不妨採取211餐盤飲食法,藉由吃適當比例的碳水化合物、蔬菜、蛋白質份數;加上攝取益生菌、避開酒精和果糖,以此來降低肝臟負擔。

魏士航強調,改變進食行爲,對改善胰島素阻抗和脂肪生成有幫助,同時腸道發炎,腸漏症和腸道菌叢失衡的進步,一樣能夠幫助到肝脂肪的改善。

魏士航補充,若健康的肝臟出現發炎情況,使肝指數上升,就會逐步導致脂肪肝、肝臟纖維化,若持續置之不理,最終就恐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此外,脂肪肝不僅與糖尿病、高血壓及腎病關係密切,脂肪肝患者得到心血管疾病風險高2倍、罹癌風險亦會上升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