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宜民呼籲 運動 飲食 健康食品 助肝一臂之力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19日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預防醫學」健康講座,臺灣預防醫學會理事長陳宜民做專題演講。(陳君瑋攝)

閩南語常說「肝包油」在醫學上稱爲「脂肪肝」,顧名思義是肝臟累積過多脂肪。臺灣預防醫學學會理事長陳宜民提醒,積極面對脂肪肝就有機會重拾健康,運動、飲食均衡、正確使用健康食品,三管齊下就能助肝一臂之力。

陳宜民表示,脂肪會以三酸甘油酯的形式積累在肝細胞中,造成脂肪變性,最常見的危險因子是酗酒和肥胖,分別會形成酒精性脂肪肝和代謝不正常脂肪肝。

陳宜民說,女性罹患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是男性的2倍,每天飲酒上限是2罐啤酒,而男性則是每天3罐啤酒,相當於2杯紅酒。另外,吸菸、用餐時間外飲酒等,都會讓酒精性脂肪肝風險增加3倍。

代謝不正常脂肪肝則是多重危險因子的交互作用,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罹患,其他危險因子包括飲食習慣、肥胖、胰島素阻抗、糖尿病、血脂異常、個人體質基因。陳宜民指出,約10%的脂肪肝會引起發炎反應,導致肝細胞死亡,如果來不及新生,死掉的細胞逐漸被纖維取代,一旦纖維化到第四級也就是肝硬化,就無法逆轉,因此一定要在可逆階段設法恢復健康!

脂肪肝可透過減重、運動、飲食來改善,但目前仍無藥物可治療。陳宜民說,全球藥廠前仆後繼投入代謝不正常脂肪肝的新藥開發,2020年全球有60個計劃正在發展,其中21件宣告失敗,多半是副作用太多,導致病人難以長期服用。

陳宜民說,過去發現甘胺酸氮甲基轉移酵素(GNMT)基因在健康肝臟上大量表現,在肝癌、脂肪肝炎患者身上被抑制。動物實驗顯示,小鼠被出生前被剔除GNMT基因,再以黃麴毒素刺激,出生11周就有脂肪肝、9個月大時脂肪肝發炎、1歲時罹患肝癌;若將GNMT基因過度表達,再以黃麴毒素刺激,全數小鼠都沒有產生肝癌,反觀GNMT基因正常表達的小鼠,約6成在1年內產生肝癌。

透過藥物篩選平臺發現,中藥材白芍裡面含有大量的PGG,可以抑制MYC(癌症機轉的一種),進而活化GNMT基因。陳宜民研究團隊喂小鼠吃高脂肪飼料4個月、產生脂肪肝後分成4組,分別是PGG組、糖尿病藥物Metformin組、雙藥組和安慰劑組,並繼續食用高脂飼料40天,結果顯示,雙藥組的肝臟脂肪油滴幾乎消失。

將白芍提煉出的PGG製成健康食品,稱爲GW,在北市聯醫仁愛院區進行雙盲臨牀試驗,共收案64名代謝不正常脂肪肝患者,分成4組,使用6個月後追蹤3個月。結果顯示,GW組15人當中有8人疾病改善至少一階,平均得分爲1.13,而其他三組得分僅0到0.31。

一名51歲男性使用GW搭配每週健走5天,體重從130公斤降到96.6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從44.9降到33.4,糖化血色素、高血壓都有顯著改善。陳宜民提醒,積極面對脂肪肝就有機會獲得健康除了運動、飲食外,正確使用健康食品可促進基因活化,助肝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