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如何極速開出迪士尼的?
一個魔幻的世界,不是所有事情都能解釋。
我有個朋友非要讓我講講成都迪士尼,說他看不懂。
我說你看不懂就對了。
現在每一次火的事件,你仔細想,哪一個是你看得懂的?
如果要投票,這幾年我身邊很多朋友,最高頻的詞彙,就是看不懂。
每次發生什麼事,就會來問我,你分析分析,我看不懂。
我都會回答,我也看不懂,但我知道一點,如果我看懂了,這事兒就火不了了。
聊這件事情前,首先我要說一下,這期內容不評判任何人喜好的高低,只提供一個當下熱點事件的視角。
疊甲保命,疊甲保命。
我見過好幾次網紅城市,提到過一個概念叫做「事標」。
這個概念是相對「地標」而言的。
過去的旅遊城市呢,主要是通過「地標」來吸引遊客,比如長城、象鼻山、西湖等等,歷史和旅遊資源越豐富,遊客就越多。
所以如果說什麼是最早的旅遊城市宣傳媒介,那百分之百是語文書。
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對於城市的第一印象,基本都是語文書。語文書上提及頻率高,描述多的城市,就容易讓人心馳神往。
直到今天你問我,提到濟南會想到什麼,我都會脫口而出:快樂向前…...啊不,濟南的冬天!
而所謂事標,顧名思義,是一個可以讓遊客深度參與的事件,城市只是提供了一個空間。
比如說成都迪士尼,本身只是一個全國隨處可見的健身器材。
但是有了《謝帝,我要diss你》這個事件的加持,最終成爲了網紅們的拍攝素材,進而得以成爲一個梗,在網絡上傳播。
無論是去那兒打卡的人,還是在線上使用這個梗的人,包括我這類進行評價的人,實際上都參與到了這個「事標」的建設當中。
大部分網紅城市的現象,基本都可以用這個概念去解釋。
但是,近兩年的類似事件,跟過去相比,有兩個比較鮮明的特點。
第一是迭代速度越來越快。
從去年大火的淄博燒烤,到年末的爾濱,再到今年的天水麻辣燙,和最近的成都迪士尼,中間間隔的週期越來越短,留給大家消化的時間也越來越短。
當然,理論上,我們可以同時容納兩個,甚至n個城市,一起出現事標。
但這個就像是春節檔電影一樣,雖然上了七八部片子,往往贏家就那麼一兩個。
更何況相比看什麼電影,去哪裡旅遊,是一件選擇成本更高的事情。
同時呢,降溫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淄博燒烤火爆了一個多月,假期結束,就開始有媒體報道,退燒後的淄博燒烤業,出現了大量的門店轉讓。
複製淄博燒烤的天水麻辣燙,也有類似情況。有人專門花錢去天水學習麻辣燙手藝,然後回家開店,結果經營18天就關門了。
成都迪士尼更不用說,半個月不到,就沒什麼人光顧了。
甚至這個梗都快過氣了,下次見到,應該是在明年春晚上。
第二呢,是隨機性越來越強。
這就是很多人說看不懂的原因。
我們過去分析網紅城市,往往是有跡可循。
比如早期的,依靠地標的旅遊城市,我們可以策劃景區,投放廣告,來吸引遊客。
再或者像麗江、廈門這種,踩中了文藝小清新的審美風口,以及後面運營佔比更大的阿那亞、烏鎮等等。
乃至第一批依靠短視頻火起來的城市,重慶、西安、長沙等等,普遍都在大家的理解範圍之內。
這裡有個很好判斷的方法, 就是你跟你的爸媽解釋,這個城市它爲什麼火了,爸媽能聽懂,覺得,哦,原來如此。
到成都迪士尼這裡,我相信很多人遇到了一樣的困境:沒法解釋。
總而言之就是抽象。
我看了一些分析成都迪士尼爲什麼會火的文章,坦白講我覺得大部分都是胡說,就是很多人無法接受這個世界上有自己不理解的事情,於是只能生搬硬套自己的邏輯,讓這件事情符合自己的認知框架,這樣才能安全一些。
我攤牌了,作爲一個經常分析營銷的博主,我承認我就是看不懂成都迪士尼。
但是我們得接受,這個世界上就是會有,你不理解的事情發生。甚至,這樣的事情只會越來越多。
每當我看不懂一件事情怎麼火的,並且它確實很火的時候,我都會告訴自己,說明我至少和這一部分人,失去了連接能力。
而正是這種隨機性,表明類似的「事標」,是無法被策劃的。
我爲什麼說要接受「不理解」這個事情。
因爲當下很多策劃,就是這麼幹的。
大家應該都經歷過這樣的事,你做完一份工作,領導和甲方,非得讓你解釋,爲什麼是這樣,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要把這個策劃,納入到自己能理解的範疇之內。
殊不知,這就是我開頭說的,如果這個事情你能理解,它可能就火不了了。
很多策劃者會代入一種上帝視角,覺得自己排兵佈陣,料事如神,指哪兒打哪兒。
但現實情況其實是戰爭迷霧,符合自己認知的,解釋的通的,未必能成。
如果我們分析淄博燒烤,當然你可以按照邏輯,說首先咱們要有一款美食,通過這款美食,吸引年輕人來吃,來複制淄博的模式。譬如天水麻辣燙。
但實際上,國內哪個城市,沒有一個兩個特色食物的?
缺乏文旅資源的城市,個個都想複製淄博模式,但是隨機性這次只降臨到了天水頭上。而且聲勢也不如淄博當初。
淄博燒烤、哈爾濱、包括這次成都迪士尼,其實都帶有很強的隨機性。
我覺得這些地方做的最好的,其實是當地充分尊重了這種不理解,很好地利用了隨機性。
很多人問「下一個成都迪士尼在哪兒?」就和當初問「下一個淄博燒烤在哪兒?」一樣,沒有答案,因爲下一個無法策劃。
迭代速度變快,隨機性變強,這兩個特點,我認爲都指向一件事,就是這些網紅城市越來越短視頻化。
這裡的短視頻,不只是承擔一個媒介的責任——當然這些事標都是因爲短視頻傳播的——而是事標本身,就更像短視頻。
你看現在這些城市的事標,是不是和短視頻一模一樣。越刷越快,並且突然爆火,然後人們無法預測下一個視頻是什麼。
你費盡心思,嚴謹細緻的策劃失效了,相反隨意的牢騷,無意捕捉的細節,卻精妙地戳中了一部分人的點。
隨即,抽象越來越多,參與者和表示看不懂的人,也涇渭分明。
有一本書叫做《社會的麥當勞化》。作者提出了一個理論,就是社會逐漸擁有了快餐店的特徵,比如高效、可計算性、可預測性等等。
我覺得現在完全可以就此提出一個新的理論,就是社會的短視頻化。
很多人不喜歡短視頻,但無疑現在很多東西都逐漸帶有短視頻的特性。這就像美食家或許看不上巨無霸,但是快餐店還是開遍了全世界一樣。
打比方說,大家都知道短視頻有1.5s原則,如果你在1.5s內沒有抓住觀衆注意力,他可能就會迅速划走。
所以,開頭如何吸引注意力,就變得特別特別重要。
雖然這種開頭抓注意力的方法不是短視頻發明的,短視頻卻是把這個方法用的最極致的。
以至於如今方方面面來看,慢熱都是流量的敵人。
如果我要做一部動畫,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大量的經費砸在第一集。
第一集能引起廣泛討論,這部作品至少能成功一半。
即使後面是平均水準,也能吸引大部分人看完。再不濟,把第一季做好,纔有可能有第二季、第三季。
因爲對許多作品而言,同期上映的,都是競爭對手。一步先,步步先,誰最早把觀衆的注意力拉過去了,討論的話題都是它,其他對手就很難把這個優勢掰過來。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我說的隨機性。
因爲觀衆選擇內容的成本越來越低,動一動手指就可以,所以過去許多常規的策劃思路,就會失效。現在的人,什麼沒吃過沒看過。
能不能火,它其實成了一個概率問題。
由此,我們甚至可以推導出一個結論。
短視頻因爲隨機性,所以不斷去模仿和重複就變得很重要。一個梗火了,迅速跟進,然後不斷重複,可能某一天流量就砸到了自己頭上,這也導致了內容的同質化。
城市的事標,或許未來也會有類似的情況發生。
既然不理解爆火的原因,那麼模仿爆火的條件就行了。事標或許也會如過去的各種差不多的小鎮、差不多的文旅產品一樣,變得越來越同質化。
如果說要怎麼去面對逐漸抽象的世界,我個人的看法,僅代表我個人啊,就是適度放棄一些理性。
我覺得相比思考如何製造下一個成都迪士尼,不如做好如何承接流量的準備。
雖然成都迪士尼這個爆火令人疑惑,但是當地還是立即選擇了跟進,做好後期工作,獲得了好評。這一點,無論是淄博還是哈爾濱,都是類似的。
看不懂也很正常,畢竟,一個魔幻的世界,不是所有事情都能解釋。
關注IC實驗室視頻號
B站:IC實驗室
微博:IC實驗室
公衆號:IC實驗室
全網同名,歡迎來撩?
商業世界的有趣就在這裡。
關注大衆消費,互聯網商業和流行文化,分享拙見與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