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漢墓第一次出土完整的西漢織機模型(圖)

製圖李瀟雪

本版攝影吳小川

成都天回鎮漢代墓羣公佈發掘成果,創下多個國內首次

成都老官山漢墓考古取得重要發現。墓葬內發現920支醫學竹簡部分醫書極有可能是失傳了的中醫扁鵲學派經典書籍。4臺蜀錦提花機模型,是第一次出土完整的西漢織機模型,填補了我國絲綢紡織技術的考古空白

石破天驚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組成聯合考古隊,對位於成都市金牛區天回鎮、成都地鐵號線建設工地的一處西漢時期墓地進行了搶救性的考古發掘,共清理西漢時期土坑木槨墓4座。

時光回溯到西漢,在3米高的大型紡織機前,一位長髮及腰的織女技術嫺熟,手起手落之間織出精美的蜀錦。昨天,成都老官山漢代墓羣公佈發掘成果,讓穿越2000年的想象成爲可能。2012年7月中旬,爲配合成都地鐵3號線施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金牛區天回鎮建設工地(俗稱老官山)進行搶救性發掘。

在出土的大量文物中,漢代蜀錦織機模型,填補了中國絲綢紡織技術的考古空白。而出土的九部醫書中的部分醫書,極有可能是失傳已久的中醫扁鵲學派經典書籍。另外,帶有“心”、“肺”等線刻小字的人體經絡髹漆人像的出土等一系列的發掘成果都創下國內首次考古發現。

考古現場

一根絲線牽回2000年前

4座西漢時期土坑木槨墓出土漆木器陶器銅器和鐵器等620餘件文物。其中漆器240餘件,器形耳杯、奩、幾、盤、盒、俑、馬等,有些漆器上有精美的雲、龍、鳥等紋飾和文字符號,木俑形態多樣,服飾有深衣和裋褐兩類,部分俑身上有彩繪和文字;陶器130餘件,器形有罐、鼎、盆、鉢、甕、壺、井、竈等;木器140餘件,器形有璧、杖、器座、案、半圓形器、房、織機模型等;銅器(含錢幣)100件,器形有弩機、帶鉤、扣飾、半兩和五銖錢幣等。

“出土的竹簡質地脆弱狀態已經如豆腐渣,但是相對整體上是完整的。”文保專家肖磷說,因爲古物在飽水狀態下容易長時間保存。“你看,織機上甚至可以看到類似絲線的細緻物。”

考古發現

亮點一 墓葬現巫術求子木牘

在4座古墓中,一號墓爲雙棺合葬墓,分一大一小。“這應該是夫妻合葬墓,亮點在於漆器上的銘文。”考古現場負責人謝濤說,出土物品中有耳杯、盤等,雖跨越2000年,記者看到這些古物上的彩色漆依然光鮮如新。在漆器的底部,“景”字扯人眼球。根據文獻記載景氏曾爲楚國的名門望族,屬於當時的三大家族。西漢初年景氏貴族遷至關中一帶,後景氏一支又入遷蜀地,墓主或與此有關。

而在二號墓葬內,還有大量的木牘。根據內容初步分爲官府文書和巫術兩大類,官府文書涉及內容應與漢高祖時繳納賦稅的法令和漢武帝時“算緡錢”有關,爲研究西漢時期賦稅制度提供了重要資料。“巫術類涉及內容應與婦女求子術和禳災術有關。”謝濤說,還要經過後面的研究才能確定墓室主人身份

亮點二 4部織機模型再現漢代紡織盛景

在古代,“錦”是11種絲織品中最高級的奢侈品,只有皇室貴族、達官貴人才能使用,因此一向有“寸錦寸金”的說法。美譽度極高的蜀錦,在漢代逐漸發展到第一個高峰。

因爲某種特殊的葬俗,二號墓葬的木槨上鋪了一層棕墊。墓主人是位50歲左右的女性,而在她的棺木底部陪葬着4部高約50釐米,結構複雜木質織機模型。“漢時成都蜀錦織造業十分發達,朝廷在成都設有專管織錦的官員,因此成都有了錦官城這一稱謂。當時,人們在江邊洗濯蜀錦,環繞成都的江也因此被稱爲錦江。你們仔細看,這些織機模型上還纏着絲線。”謝濤推測,這些應該是參照原織機制作的縮小模型。

4部織機中較大的一部高約50、長約70、寬約20釐米,其它三部略小,大小相近,高約 45、長約 60、寬約 15 釐米。“如果按照真實比例,大小如一個可以容下20人的會議室。”至於墓室主人身份,很可能是官宦貴族,家裡有自己的手工作坊。記者注意到,在織機模型周圍還有15件彩繪木俑,從它們的姿態上能想象出漢代蜀錦紡織工廠的盛景。

有意思的是,在每個木俑的左胸上,寫有不同的銘文來區別織工的不同司職,“這就類似我們現在的工作牌,能夠分清楚各自的工作範圍。”

亮點三 920支醫學竹簡爲墓主陪葬

說來巧合,老官山漢代墓羣處正好位於天回鎮土門社區衛生站的東側。而出土的三號墓葬內,920支醫學竹簡成爲此次考古發現的最大亮點之一。

謝濤說,除了《五色脈診》之外,其他8部醫書都沒有書名,經初步整理暫定爲《敝昔醫論》、《脈死候》、《六十病方》、《尺簡》、《病源》、《經脈書》、《諸病症候》、《脈數》。從出土九部醫書內容分析,部分醫書極有可能是失傳了的中醫扁鵲學派經典書籍,如《敝昔醫論》。在這些竹簡中,有184支竹簡的內容爲如何醫療馬匹疾病的《醫馬書》。“竹簡書籍很昂貴,不是平常人都隨便購買收藏的。所以這些竹簡醫書很有可能是當時官方出品的中醫古籍,而且還是四川版的。”謝濤說,可以大膽猜測可能是個醫官。

另外,3號古墓內還有兩件人體經穴漆俑,五官,肢體刻劃準確,白色或紅色描繪的經絡線條和穴點清晰可見。

考古價值

最早

人體經脈木俑爲我國發現最早的醫學模型

出土的930支竹簡,作爲西漢時期簡牘是四川地區首次發現,使成都地區成爲我國又一處重要漢代簡牘出土地。在3號墓中出土的完整人體經穴髹漆人像,應是迄今我國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經穴人體醫學模型,與墓葬出土經脈醫書相對照,爲揭開中華醫學經脈鍼灸理論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最完整

仿真蜀錦織機爲我國唯一完整的織機模型

2號墓內出土的帶有絲線的仿真織機應該是蜀錦提花機模型,“應該是我國發現的唯一有出土單位、完整的西漢時期織機模型。”謝濤說,對於研究中國乃至世界絲綢紡織技術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目前,所有的出土文物都正在進行脫水處理,之後申請專項研究。”文保專家肖磷說,整個研究項目將持續兩年。而對於墓室主人真實身份以及文物的詳細信息,謝濤告訴記者,還要等後面的研究工作全部結束後才能確定。專家分析

墓穴或遭家賊盜墓

由於古墓歷時已久,均出現了被盜痕跡。“這些古墓都屬於早期被盜,特別是2號墓,很明顯入土沒多久就被盜了。”考古現場負責人謝濤說,盜賊或許是墓主熟悉的人,知道貴重物品位於墓穴的明確位置。“從墓穴的南北部分看,一部分幾乎沒有擾亂的痕跡,相反而另一部分值錢的銅等金屬物品幾乎都不見了。”(華西都市報記者許冬琳程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