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富陽》民進黨要把臺灣「疫」向何方?

富陽民進黨要把臺灣「疫」向何方?(愛傳媒提供)

【愛傳媒程富陽專欄】當「新冠狀病毒」肆虐全球將近一年半,看着每日標示着全球感染飆近1億7千萬例,及死亡已逾340萬人數,實在令人望而生畏;但臺灣在面臨這場世紀病毒,於兩週前,尚仍顯得一副風輕雲淡,悠然自哉的模樣;在疫情足足熱燒一年多餘,臺灣似仍沈湎於世界加冠爲「全球疫情模範生」的封號下,而顯得有些渾然忘我。

不可諱言,臺灣面對全球疫情肆虐的前半段防範措施,無疑是有效而成功的,這不得不歸功政府防疫團隊的努力,與臺灣人驚人支持政府防疫政策的絕佳配合度;對此,我們自然不應吝予嘉勉與讚揚;但也不過兩週的時間,當5月10日,分由兩起華航機師萬華茶室的疫情破口肇發後,一股星火卻如燎原般的撲向臺灣全境,讓2千3百萬國人頓時「上緊發條」;疫情連日破百的雙北,迅速宣佈三級疫情生效,市區霎時淨空宛若演習,還因此登上了日本讀賣新聞;原本的疫情模範生,一夕之間驟變成病毒傳染禁地,「十年河東河西」瞬間在臺灣成了「雙週速成班」,也算是讓人開足了眼界

我們實在不願用「算舊帳」的心情,來咎責執政當局對臺灣肇生這場「後疫情」的慘況;但《孫子兵法》有云:「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不正是爲政者應持的態度。也就是說,面對這樣的空前「戰役」,執政者除必需有前瞻完整的應對計劃,還要有全民配合防疫的執行能力,更要抱持「謙卑、謙卑、謙卑」的警惕之心,然後隨時檢討疫情期間有無疏漏之處,以作爲執政缺失改正的參考,方爲完善;因爲這實在是一場攸關全民安危,甚至國力倖存的關鍵戰役,豈能輕待。

但我們當家的,顯然把這「國之大事」的抗疫任務,過早設定於自陷入困局之中;從去年(2020)初,即緊隨美國口徑,一面倒幸災樂禍看待大陸的首發疫情地「武漢」,還「前瞻部署」的在未經科學鑑定下,與世界衛生組織對此疫情定調的(COVID-19)名稱大唱反調,執意喚之「武漢病毒」,徒增兩岸緊張局勢,錯失了可以借鏡大陸的防疫經驗,甚至連美國都改稱號了,我們迄今還在執着這個尚待釐清的「稱號」,可謂頑固不靈了。

致於在疫情執行上,執政或防疫團隊初步採取「不普篩」措施的決定,也許有種種心理與經濟層面的考量,我們不願以「事後諸葛」的態度來妄加評論;但支持政府於初期不實施大範圍的「普篩」,並不表示政府的防疫措施,可以疏忽完善前置「普篩作業」的準備;如今,當臺灣疫情破口突現,才赫然發現臺灣根本缺乏「普篩」的全面準備,只好「甩鍋」給地方政府負責,這種好名歸中央,責任委地方的官僚心態,讓人看了心碎;難怪連美國的紐約時報都以《這天遲早會來》爲標題,撰述臺灣在這場防疫戰爭,最終還是輸給了執政當局的「疏忽」心態,也算是「言之有理」了!

最讓人詬病的,是臺灣執政黨疫苗採購無知與輕率;不知是否如媒體揭露,是因採購分贓不均,還是昧於疫苗生產困難的事實,我們竟自行訂定了規避陸資生產的疫苗採購,而只能用祈求的眼神及大把的鈔票冀望美國在疫苗上施出援手;結果自然是「拿石頭砸自己腳」,不但被紐約時報評定安全性前四名的大陸國藥、Sinovac、剋星信諾等疫苗,都無法進口;而由美國因顧慮有後遺而釋出的英國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疫苗,迄今也僅僅20萬劑送抵臺灣施打,而採購自美國的莫德納(Moderna)疫苗,更只是陷入但聞樓梯響,不見藥到來的窘況,讓臺灣的疫苗注射率不及1%,列居世界倒數,還登上了美國彭博社新聞。

然而執政者猶在臺灣防疫陷入火之際,還選在520之日,花人民大把納稅錢,在加拿大言不慚的刊登廣告《Taiwan can help》,讓人啼笑皆非;然而,這一切的「言之鑿鑿,信誓旦旦」,看在如今臺灣小老百姓們的眼中,已如風中的花絮,一吹即散。

回顧去年的大陸武漢,人家是一方有難,各地馳援;反觀我們的疫情正趨燃燒,卻只能全時戴着面罩,四顧茫然,居家不出以自救。儼然,此刻臺灣最令人擔憂的國安問題,已不是一天到晚在我們臺灣上空飛掠的解放軍飛機,而是考驗着執政的民進黨,在這場險峻的戰役中,到底要把臺灣「疫」向何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