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巡禮-納雍滾山珠 苗族傳承

滾山珠舞要求「笙不離口,曲音不斷」。

滾山珠舞融合民族傳說雜技京劇元素

槍桿巖的壯麗風景

蘆笙吹奏聲響起,操場上身着繡花白褂苗族服飾孩子隨着樂音搖曳,我們所在之處是貴州畢節納雍縣,這裡是豬場鄉的新寨小學,他們跳的舞蹈叫「滾山珠」,吹着蘆笙旋舞,然後如同花式啦啦隊一般疊羅漢衣舞繁複、層層堆疊,看得人目不轉睛。

「滾山珠」是苗族人民世代相傳的蘆笙舞蹈,相傳是遠古時期苗族祖先大遷徙,路途荊棘遍野,坎坷難行,英勇的苗族青年爲替父老闢道通行,用身軀從荊棘林中「滾」出一條路,因此後代人們紀念功績,就模仿他們用身軀滾倒荊棘,因而又名地龍滾荊」,苗語稱「子羅奪」。

笙舞交織目不暇給

不過最重要的,在整場滾山珠舞中,無論動作舞步如何驚險,都要「笙不離口、曲音不斷」,笙舞交織相伴下協調進行。

納雍縣文化館館員王景全解釋,傳統滾山珠舞的動作比較單純,頭靠地,地上放六個碗或六把梭鏢,腰拱起來,不能碰着刀或碗而旋舞,後來才逐漸將雜技、京劇等藝術融入其中,不斷完善,成爲今天的大型表演。

民族舞蹈高原明珠

到了1989年,「滾山珠」也從以往的單人表演,發展成六至八人同時表演的舞蹈。手執六管蘆笙的表演者,圍繞梭鏢或盛滿水的碗舞着,舞技隨着表演進程遞增,展現苗人在遷徙途中不畏艱險的精神

王景全說,滾山珠舞以前是在民間傳承,由師傅徒弟方式指導,現在則是由學校社團形式,讓喜歡這樣民族舞蹈的學生參與培訓,從小學開始到初中漸次學習,期盼讓這樣的「高原明珠」流傳下去,不致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