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爲華文世界第一個公平貿易城市 北市只差最後一哩路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北市柯文哲2015年6月宣示臺北市將朝公平貿易城市推進,只差是議會提案通過這最後一步,臺北市即可成爲華文地區第一個加入公平貿易城市。民進黨立委餘宛如10日會同建昌、許淑華、王威中與簡舒培等多位北市議員召開記者會,共同發佈連署,期望讓臺北市成爲華文世界第一個公平貿易城市,提升國際曝光

目前全世界已有28個國家、1878個城鎮加入公平貿易城市行列亞洲地區以日本先鋒,熊本市在2011年率先成爲亞洲第一個公平貿易城市,接着還有名古屋逗子市等。臺灣則是由柯文哲在2015年宣示要朝平貿易城市前進,目前只差議會同意的最後一步。

餘宛如表示,國際公平貿易組織關注「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之中,每日收入2-4美元以下的貧窮國,這些國家多半生產咖啡、可可、香蕉棉花玫瑰等初級產業,不僅受到剝削,也深受期貨價格影響。而公平貿易的精隨,在於用不剝削的方式生產者進行買賣,使供應鏈流程透明化公平化,讓生產者可以省略中間的剝削、得到應有的回報,此外,併兼顧環境等訴求。

餘宛如認爲,推動臺北市成爲華文世界第一個公平貿易城市,不只對貧窮地區的農民勞工意義重大,更可以影響其他亞洲國家,同時也可以把透明開放、民主價值帶進供應鏈裡。

簡舒培表示,買賣東西也包含公平正義,希望藉由這樣提案可以讓社會最底層勞工的人權勞權,得到重視;李建昌則說,商品價值不斷提升但卻沒有反應在勞工所得,偏遠落後地區的勞工、農民,從事勞動的所得微乎其微,照顧到偏遠勞工纔能有助於世界的進步。

「臺灣內部沒有這樣的問題?」王威中表示,花東很多偏鄉產品、南部產品到北部,中間也被盤商剝削,希望可以藉由加入公平貿易城市,把理念落實到臺灣,減除更多的剝削,讓農民的心血可以得到應有的價值。

負責提案的許淑華則表示,北市府2015年啓動公平貿易城市宣示,目前僅剩市議會提案並通過,臺北即可成爲華文地區第一個公平貿易城市,「因此提案要求北市府積極推動公平貿易產品,推動臺北市成爲華文地區第一個公平貿易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