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爲一人份的存在」待役男大生免費出租 租客多給車馬費還送傘

▲政大歐語系學生黃瑋鈞「出租自己」,希望成爲一人份的存在。(圖/記者劉亮亨攝)

記者嚴雲岑專題報導

學生平臺吹起「出租風」,有人提供收費服務倡議個人理念,有人則是希望單純成爲「一人份的存在」。政大歐語系學生黃緯鈞,今年1月起開始「出租自己」,主打「租出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平均每週會接獲2至3筆委託案。提供聊天陪伴處理事務的他,僅要求支付車馬費餐費租客滿意度高時,會在車馬費上多給一、兩百元,還有租客擔心他回程淋雨,致贈雨傘當餞別禮。

現年24歲的黃緯鈞,目前休學待役中。他向《ETtoday新聞雲》分享「出租自己」的契機,全是來自日本本祥司。「我先是看到他的新聞,後來又去看了他的Tiwtter和Youtube頻道,開始深入研究,越看越有趣。」黃緯鈞笑道,「畢竟是什麼都不做的人,覺得自己也可以試試看。」

這份衝動很快就化爲實踐。黃緯鈞回憶,在2020年底接觸到相關訊息後,整整一週都在思考該如何執行,「騎車也想、吃飯也想」,在思考的過程中,也同時創建的臉書和Instagram的粉絲專頁,並設置聯繫方式,等到前置作業全備妥後,就開始做了。

▲出租自己是從臉書、IG私訊客戶接洽。(圖/記者劉亮亨攝)

「一開始在學生社團發文,的確是有一點衝動。」黃緯鈞坦言,「因爲一直以來都在學校生活,覺得需要一點刺激,也想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找出更多的變化。」

學生打工、家教與參與學校社團,都能爲生活帶來不一樣的刺激。詢問黃緯鈞爲何不嘗試上述工作?而是要模仿日本男子出租自己。黃緯鈞思索片刻表示,「我尋求的是一個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他頓了頓又提到,「我就是想確認,我這一人份的存在,到底有沒有價值。」

「其實說到底,我覺得還是爲了自己的成分比較大。」黃緯鈞坦言,自己並未追求遠大的社會意義,也不是爲了大衆提供服務,只是希望能跟學校的以外的人有更多互動。

爲了增加觸及率,黃緯鈞除了在社羣網站PO文外,也在臉書投放廣告,新穎作爲吸引網友私訊詢問,也有粉絲被企劃吸引,主動提出可在店內刊登廣告。粉專1月2日成立至今,「出租自己」的臉書和IG合計有700多名粉絲,天天都有「洽租」私訊,但真正成案者,截至3月初只有6人。

▲黃瑋鈞陪伴租客聊天。(圖/記者劉亮亨攝)

詢問黃緯鈞提供過哪些服務?他直言,「很多耶。」由於出租自己的初衷是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黃緯鈞強調,活動主體必須由租客帶領完成。而出租也不等同於替代。他分享,先前曾遇過有人將他誤認爲「代理」,希望自己代爲領取包裹,「這種我就會拒絕。」

「我也可以什麼都不做,當一個影子跟在租我的人後面。也可以陪他聊天、爬山、吃點心。」黃緯鈞提到,目前服務租客時間短則2至3小時,最長的一次是陪租客到北投泡溫泉,總共費時8小時。完成服務案後,他也會將租客同意的內容製作成圖卡放上粉專。

既然花時間陪伴,爲何不像出租者收取相應報酬?黃緯鈞再次強調,「因爲我就是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啊。」但他也坦言,因爲出租自己並未收取相應報酬,平時還是要靠其他工作賺取生活費,有時租客多給一、兩百元車馬費,他也會收下。

黃緯鈞說,最近很多人都會詢問他「出租自己」的意義與收穫,但因目前服務個案數太少,「真的難以感受。」不過,他也坦言,未來如果預約人數太多,不排除仿效採森本祥司轉爲「收費制」,「一次大概500元吧。」而在前半年的實驗期,依然提供免費服務,「歡迎大家來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