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錢度疫情難關 發債熱燒到美國大學

疫情國際學生無法赴美就讀,對本國學生也改爲線上授課,美國大學院校因此短少許多收入,加上還要負擔防疫相關成本。面對財政急速惡化,美國大學也搶進債市籌錢,2020年發債額創歷史新高。

2020年對美國高等教育來說日子難熬,各大學院校本就有營收壓力新冠疫情大流行更使情況加劇,國際學生礙於疫情選擇不赴美,學校爲了防疫改採線上教學食宿收入隨之枯竭。在此同時,學生的財務紓困需求,以及提供防護裝備和新冠病毒檢測的相關花費躍增。

爲了解決潛在的財政赤字問題,加上當前有超低利率順風車可搭,美國各家大學涌入債市發債。有學校發行15年到30年期長債,殖利率高達2%或3%,令投資人趨之若鶩。

資產管理公司Lord Abbett & Co的固定收益投資主管索蘭德(Daniel Solender)指出,高等教育領域「變得有投資吸引力,因爲它承受壓力。」他提到高等教育債券的殖利率走高,系因學校能否挺過疫情令人質疑。該公司2020年加碼逾3億美元收購這類債券。

2020年截至11月,美國學院與大學發行超過413億美元的應稅及免稅固定利率債券,當中包含再融資債券,創下巴克萊集團開始追蹤此數據以來的新高紀錄

2020年發債的大學,除了擁有頂級信評布朗大學與密西根大學,也不乏奧勒岡州林菲爾德大學(Linfield University)、賓州阿爾弗尼亞大學(Alvernia University)等低信用評等學校。

國際信評機構穆迪投資人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基於疫情帶來不確定性及財務挑戰,3月將高等教育機構的信用展望,由「穩定」降爲「負向」。

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5月間也下調不少大學的信用展望,而且受其評等學校的展望無一維持正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