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產業生態初步形成,駛上“快車道”的中國企業面臨哪些危與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費心懿 實習生朱可鑫 寧德報道去年聯合國氣候大會上達成的“阿聯酋共識”,首次強調要“轉型脫離化石能源”,並提出到2030年將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提高到目前的3倍,將能源效率提高到目前2倍的目標。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計算,要實現“阿聯酋共識”所設定的目標,全球的儲能容量需要增加6倍。

11月7日,2024世界儲能大會(下稱“大會”)在福建省寧德市開幕,聚焦儲能市場應用、前沿技術、產業生態、商業模式等多領域,共話儲能行業高質量發展。

與會人士認爲,儲能市場前景廣闊,目前全球能源結構加快調整,而新能源的快速發展也對儲能產業加快發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在政策機制和市場驅動下,我國已經逐步建成了品類齊全、配套完整的新型儲能產業體系。

中企分享全球市場紅利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辦公廳主任高東昇在大會上表示,儲能是加快推動能源綠色轉型的重要支撐,我國儲能產業規模快速增長,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產業生態初步形成。

近年來,我國儲能行業迅速發展。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十四五”以來,我國新增新型儲能裝機直接推動經濟投資超1000億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進一步拓展,成爲經濟發展“新動能”。

據CESA儲能應用分會產業數據庫在大會上發佈的報告,2024年1~9月,全國儲能電站投資新增1241.42億元,涉及645個項目,項目規模達37.79GW/94.88GWh。儲能企業的融資活動也呈現強勁增長趨勢,共完成257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額超過260億元。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正在實現快速降本。目前,鋰離子電池儲能系統度電成本約爲0.3元/kWh~0.4元/kWh,CESA預計,2030年其有望降至0.2元/kWh。事實上,度電成本是影響儲能項目投資收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過,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價格競爭愈演愈烈驅動中國企業走向市場成熟、產品單價高的海外市場。

據CESA儲能應用分會產業數據庫統計,目前美國、東亞、歐洲和澳大利亞引領了全球新型儲能市場的發展,合計佔有超過全球市場的90%。而中國的儲能企業正在走向全球市場,分享全球市場發展紅利。

2024年1~9月,中國儲能企業在海外市場拿下的訂單超過85.78GWh,其中億緯鋰能、陽光電源分別在美國和沙特斬獲19.5GWh、7.8GWh訂單,接連刷新全球最大儲能訂單記錄。

中國的產業鏈優勢也在全球加速釋放,市場逐漸向優質頭部企業集中,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瑞普蘭鈞、海辰儲能、中創新航、國軒高科、欣旺達等15家企業在美國、歐洲、中東、東南亞等地投產、擬建、在建的產能達638GWh。

其中,寧德時代、億緯鋰能、遠景動力、國軒高科、海辰儲能在美國的產能佈局超過200GWh,且多數項目投產時間在2026年。而值得注意的是,2026年是美國對中國非電動汽車的鋰離子電池徵收關稅的年份。

此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本次大會上,國際可再生能源署面向全球首次發佈了儲能專題研究報告《光伏與儲能助力能源轉型》。這份由寧德時代牽頭編制的報告,也是首次有中國企業深度參與的全球儲能研究報告。

報告談到了促進光伏和儲能部署的三大推動因素:政策與激勵措施、電網靈活性改造、行業標準和認證體系的建立。

“針對光伏行業相關的標準和認證是廣泛存在的,然而在電網以及儲能行業中,有若干項內容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標準和認證工作。”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知識、政策、金融中心主任勞爾·阿爾法羅·佩利科在大會上表示。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客戶官、市場體系聯席總裁譚立斌也談到,報告中將建立全球儲能裝機目標、國家層級儲能裝機目標並納入到國家能源發展規劃中予以執行。這兩項目標將推動全球和各國設定具體量化目標,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關鍵資源更多地集中到儲能領域,極大提升全球儲能裝機增長速度與市場規模,實現全球儲能與可再生能源保持步調一致。

此外,該報告還對儲能安全給予了極高的重視度。當前,由於缺少安全標準和實踐檢驗,部分質量不達標、安全設計缺失的儲能產品在市場上流通,給儲能行業健康有序發展造成了障礙。爲此,報告呼籲完善儲能安全標準體系,並鼓勵各國現有標準體系在國際層面的協調互認,同時通過國際合作,推動產品合規以及建立實證平臺推動標準執行。

行業標準建設滯後

安全與可靠的新型儲能是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一環,在源、網、荷側都將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

不過,在大會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長舒印彪提到,新型電力系統對安全高效儲能提出了迫切要求,但目前我國在儲能領域相關標準建設明顯滯後,在國際標準組織中的話語權還不夠,與我國在全球儲能技術水平、產業規模等方面的領先地位嚴重不匹配。

“對標國外,我們的標準體系不夠完善,電池儲能系統體系化欠缺,標準不夠嚴格,存在差距。”能源互聯網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長聘教授、新型電力系統運行與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程林表示,建立統一的電化學儲能系統安全指南勢在必行。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長趙天壽也在大會主旨演講上談到,“中國光伏和風電技術發展迅速,國際領先。但要進一步提升規模,儲能技術尤其是長時儲能是重中之重。國家和企業應加大研發投入,推動儲能技術的創新和產業化進程。同時,需要完善相關政策和市場機制,爲儲能技術的商業化應用創造良好的環境。”

在產業端,也存在產業發展初期普遍存在的問題。

正如寧德時代董事長兼CEO曾毓羣在大會開幕式上談到,在發展過程中,很多企業把儲能行業當作是一個低門檻的金礦,抱着短期淘金的心態進入,以至於行業現在野蠻生長,亂象頻出。

曾毓羣強調,“作爲能源轉型的關鍵基礎設施,儲能行業不能‘亂’,但能源轉型的需求也要求我們絕不能‘慢’,行業必須在快速增長中同步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