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產》高坪效+危老獎勵 北市老屋交易佔比已過半

臺灣房屋中正加盟店店東李毅甫表示,此建築已相當老舊,依屋況來看,居住價值不高,不過因離萬華火車站、捷運龍山寺站,以及未來捷運萬大線的植物園站、廈安站都不遠,地段頗具優勢,因此買家購入動機應着重於土地價值。該平房位在容積率225%的住三用地,換算土地單價約95萬元,符合區段行情,加上週邊也有許多老舊建築,推測買家是期待與周邊土地一同整合重建,目前當地新大樓案成交行情落在8、9字頭,若未來該屋成功重建,身價將大幅成長。

2017年5月中央公佈實施《危老重建條例》,積極推動都市更新與危老重建,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臺資訊,臺北市屋齡30年以上的老屋交易佔比逐年增加,從危老獎勵措施上路前的2016年4981筆、佔比約38.1%,一路逐年成長到2021年的9606筆、佔比達53.1%,等於一半以上的交易都是老屋,六年來增加15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交易佔比更進一步拉高到56.5%,勝過去年同期的51.3%,顯示老屋交易已是臺北市購屋的重點趨勢。

臺灣房屋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臺北老屋交易主要三大類,一爲「高坪效老屋」,老公寓公設比低,使用價值高,是小資族低總價卡位首都門牌的最佳選擇;其次爲「精華區老店」,不少老平房或公寓位於精華商圈,一樓深具店面效益,過去也常見老店創高價的交易。第三類就是「都更危老宅」,在危老政策獎勵下,吸引建商協助整合,也促成更多老屋翻新,型塑都市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