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香蕉絲編織文化」 花蓮噶瑪蘭族發展協會獲總統文化獎

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致力推廣、傳承特有的香蕉絲編織工藝,今年獲第12屆總統文化獎在地希望獎肯定。(羅亦晽攝)

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致力推廣、傳承特有的香蕉絲編織工藝,今年獲第12屆總統文化獎在地希望獎肯定。(豐濱鄉公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致力推廣、傳承特有的香蕉絲編織工藝,今年獲第12屆總統文化獎在地希望獎肯定。(豐濱鄉公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縣豐濱鄉新社部落是是全臺最大的噶瑪蘭族部落,擁有全臺獨有的香蕉絲工坊,不過這項傳統香蕉絲編織工藝並非從早期傳承迄今,而是透過耆老記憶復振、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推廣、傳承,獲第12屆總統文化獎在地希望獎肯定。

噶瑪蘭族人過去會利用香蕉絲編織成各式生活用品,卻因時代變化及科技日新月異,造成這項獨特的工藝逐漸式微、沒落。

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致力推廣、傳承特有的香蕉絲編織工藝,今年獲第12屆總統文化獎在地希望獎肯定。(羅亦晽攝)

由於噶瑪蘭族人在1990年代期間推動「複名」文化振興運動,在找尋在地的文化特色時,部落5位耆老開始回想傳統編織工藝的手法,將織架放在伸直的雙腿上埋首編織,經不斷反覆香蕉絲斷裂、重新穿線動作後,漸漸的用雙手找回斷裂許久的傳統技藝,並擔任技藝復振先鋒,教導部落婦女編織,將傳統技法重新於部落紮根。

噶瑪蘭族人爲傳承與發展香蕉絲文化產業,2003年成立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2年後成立新社香蕉絲工坊,提供場域讓族人能研究、討論與製作香蕉絲,並結合現代織布技術,開發新商品,而香蕉絲編織工藝也在2015年登錄爲花蓮縣文化資產傳統工藝類,2017年取得「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專用權」,其中高齡84歲工藝師嚴玉英2021年則獲文化部認定爲「人間國寶」,是香蕉絲織布的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

致力傳承文化的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則在2019年獲頒「花蓮縣文化薪傳獎」,今年除獲縣府公告新增認定爲花蓮縣香蕉絲編織工藝保存資格的團體,更在甫出爐的總統文化獎中拿下在地希望獎。

豐濱鄉公所表示,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積極推動噶瑪蘭族傳統技藝,以傳統工法、取之自然的香蕉絲織品,復興即將失傳的噶瑪蘭族文化,找回族羣認同感,織出臺灣族羣變遷的歷史中,獨一無二的的文化資產,如今獲得總統文化獎可謂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