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拜登誰當選較有利?分析:「華盛頓共識」纔是陸最大挑戰

兩岸人民普遍關切川普與拜登誰當選較有利,專家認爲真正的挑戰還是華盛頓共識。(圖/Shutterstock)

美國總統大選川普與拜登之爭已進入最後的白熱化階段,這不僅是美國人的選擇題,也受到全世界關注。對中國大陸或甚至兩岸關係而言,影響可能較其他國家更大。不過,外媒引述專家的分析指出,北京真正的問題不在誰當選,而在面對民主共和兩黨已形成的「華盛頓共識」,這纔是中美關係未來的挑戰。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一則美中關係專題報導中指出,許多人大陸人對美國大選的直覺是「肯定拜登好」,因爲川普在貿易、華爲、TikTok,以及疫情、香港、新疆等問題上,對大陸極限施壓,導致中美關係跨越冷戰而可能升溫至熱戰。但另有政治精英認爲中美對抗是系統性歷史性的,與誰是總統沒有必然聯繫。不論誰當選,對中國大陸來說是殊途同歸。

之所以對大陸來說誰當選都一樣,因爲兩個人都沒把大陸當朋友。(圖/直播截圖)

報導指出,之所以會有「誰當選都一樣」觀點,是因爲無論川普還是拜登,都沒把中國大陸當朋友。智庫網站「中美印象」主編劉亞偉認爲,「美國國會兩黨爭鬥已經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但在中國問題上,共和、民主兩黨卻同仇敵愾。」最近國會出臺一系列涉臺、涉疆涉港法案几乎都全票通過,很能體現這種情況。

經濟學人智庫(EIU)分析師馬志昂(Nick Marro)認爲,當下美國,「對抗中國」是一個堅定的跨黨派議題共和黨人民主黨人罕見地統一,這樣跨黨派共識如果不是「唯一」,也是「極少」。媒體借用一個經濟界詞彙形容這種弔詭情形——「華盛頓共識」。

前美國國防官員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表示,「華盛頓共識」早在川普上臺前就已見端倪,歐巴馬執政的最後兩年制定了「亞太再平衡」新戰略,對北京比川普更強硬,甚至與12國簽訂《泛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來孤立中國大陸。那兩年間擔任副總統的拜登曾8次會晤習近平,拜登的對習近平的評語是「這個人讓我們有得忙了」,中美關係當時就已開始轉向。

曾參與簽署一百多位大陸專家發出《中國不是敵人公開信的劉亞偉表示,兩黨對待大陸的方式不盡相同,民主黨傾向分清「反中」不是「反華人」,而共和黨人則對「中國病毒」「功夫病毒」這樣充滿種族歧視的語言熟視無睹;民主黨執政會「團結」更多盟國一起對大陸施壓,而不是川普式的「單挑」,經濟上會以加徵關稅迫使大陸改革經貿結構,在氣候變化甚至公共衛生問題上則會與大陸合作。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東亞副教授馬釗認爲,美國兩黨的共識停留在「與中國是競爭關係」,而不是「遏制中國」。剝去「對抗中國」的一層共識,深挖下去會發現更多分歧,甚至連哪個國家是美國首要對手的看法都不見得一樣。

報導指出,民調機構蓋洛普剛剛發佈一項調查顯示,民衆答覆「誰是美國最大敵人」的問題時,受訪共和黨人中有31%認爲是中國,僅9%認爲是俄羅斯;民主黨人中則完全反轉,12%認爲是中國,高達43%認爲是俄羅斯。

換言之,拜登的選民看來,中國是美國的敵人,不過俄羅斯是更大的敵人。蓋洛普的報告據此分析,爲了吸引各自選民,只要川普越多提及中國,拜登就有動力越多提及俄羅斯,以此塑造各自表述中的「美國利益威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