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3C商圈沒落的十大警訊

傳統3C商圈受到大環境景氣電子商務衝擊,逐漸影響到商圈店家的生存。(圖/記者張煌仁攝)

記者張煌仁/臺北報導

傳統3C商圈在現代都市人心中種是一種記憶。不過,隨着各項內外在環境的衝擊,這份記憶有可能在我們的心中逐漸逝去。我們整理出傳統3C商圈沒落的十大警訊來告訴大家,這樣的改變正在快速的發生中;

1、大環境經濟不景氣近期以來,包括八德光華商圈、北門博愛路相機商圈都在經濟不景氣的衝擊下,業績衰退了1到2成的比例。以目前來客數減少,而產品利潤都約在幾百元上下的情況下,許多業者都已經難以負擔高昂店租、水電、人事等成本

2、電子商務的衝擊在電子商務發達發達,業者又強調24到貨、分期零利率誘因下,許多消費者寧可到3C賣場訪價後,再回頭到網路上購買。使得傳統3C賣場的來客數大減,也進一步的影響了營收。使得傳統3C商圈店家,不是轉進電子商務領域,就是縮小實體店面規模因應

3、商圈規模逐漸縮小在店面租金高漲,營收又無法負擔成本支出之際,許多店面紛紛轉租給其他業別前來經營。包括餐飲店、超商、甚至是服飾店等利潤較高的業別逐漸進駐傳統3C商圈,使得傳統商圈得規模逐漸縮小,最終甚至消失

▼在店面租金高漲的壓力下,許多既有的傳統3C商圈已被其他業別逐漸取代。(圖/記者張煌仁攝)

4、二樓以上店面需求增強在傳統一樓黃金店面資金高漲,使得原本進駐得3C產品店家無法負擔之際,紛紛轉移到租金相對便宜的二樓繼續經營。使得既有商圈的店面在轉移給其他業別經營後,原有的店家就轉戰二樓以上的據點經營,也讓原本不被看好的二樓層以上需求開始增加。

5、實體家店面的O2O型態經營模式許多傳統3C商圈店家在轉移據點或縮小規模經營後,會採取On Line與Off Line的方式經營。也就是在網路上開店,希望把在網路上詢價的客層也導到實體店面中來購物,一方面招攬新的客戶,一方面也繼續與老客戶維繫關係

6、房東租不出去也不降價因爲投報率好宣傳的的關係,房東即使空着房子也不降價出租。舉八德路的例子來說,房東往往在房地產景氣好時不斷調漲租金,但景氣下滑、沒人願  意高價承租後,卻寧願空着也不肯調降租金,「因爲在臺灣,店面售價很多  時候是以投資報酬率計算。」最後,這房子可能靠着投報率的宣傳,一夕間  以高價賣出,這就是商圈房東的心態。

7、攤位低價 甚至免費出租以2014年底吹熄燈號的臺北站前NOVA廣場爲例,早在前兩年就開始出現警訊;原來當時已有不少商家撐不下去、黯然收攤,表面上看不出異狀是因  爲NOVA擔心影響消費者觀感,將不少攤位便宜出租,甚至贈送給旁邊店家使用,「在熄燈關門前,消失的商家恐怕已經超過2成。」

▼在傳統3C商圈中,位置不佳的廠商經常是第一波淘汰的對象。(圖/記者張煌仁攝)

8、店內外看板招租困難光華商場內的燈箱廣告在過去景氣好時往往呈現滿檔狀態,如今幾乎有一半空置部分則是半買半送。至於,商場外的八德商圈,過去SONY、Samsung、ASUS、BenQ、ACER等品牌大廠都搶租兩旁門市的招牌,如願意承租的廠商也寥寥可數。

9、徵才人數急遽減少人力銀行業者表示,過去5年以量販業者徵才減少的幅度最大,其次則是3C通路百貨業金融業及超商,反觀數位行銷等相關人才,職缺卻是越來越多,甚至祭出高額底薪、獎金來吸引求職者。因此,人力銀行普遍認爲面對電子商務崛起,實體店面恐怕難以避免這波衝擊。

10、量販連鎖通路也搶進市場傳統3C商圈雖有集客的效果,但是對於許多路程偏遠的民衆來說,不一定是購買的最佳選擇。所以,除了電子商務之外,散落各地的量販與連鎖通路,就成爲嫌麻煩,卻又想親自體驗新產品民衆的最佳選擇。而且,這些通路還  能有統一調整優惠的機動性與空間,對於部分民衆來說仍具一定的吸引力。

▼在租金壓力下,傳統3C店家開始朝二樓或較小租金的地區發展。(圖/記者張煌仁攝)

►►►關注2016,邀請讀者加入《ETtoday筋斗雲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