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而非繞過」…哈佛教授:單親媽媽教會我 感受情緒勝過逃避情緒

示意圖,非當事人及事物。圖片來源/ingimage

活出勇敢不代表天不怕地不怕,或是魯莽地生活

由我寫一本談勇敢的書,有個天大的諷刺,但這個點也許只有我明白。當告訴朋友我正在寫書介紹讓人活出勇敢的工具,他們會興奮地驚呼:「這書非妳不可,因爲勇敢是妳的特色。」諷刺的是,儘管大多數親密好友和同事會用「勇敢無畏」來描述我,但其實面臨重大挑戰時,我經常覺得害怕、焦慮和脆弱。

身爲成年人,我知道這些擔憂有部分源於自己在巴西的童年時光。那時我花了很多心力努力讓爸媽不離婚,做盡任何事讓他們減少爭吵、結束爭執,維持這世界──我的世界──仍舊安全的假象。但最後我還是澈底失敗了:爸爸在我十歲那年離開我們,此後我的世界不再有穩定和篤定的感覺。現在回想起來,爸爸離去對我算是因禍得福,不過我從沒見過哪個十歲小孩能興高采烈地對自己說:「對,我爸媽離婚了,媽媽得時時刻刻工作養活我們。不管她怎樣努力,有時候我們只能合吃一顆馬鈴薯當晚餐。」

因此,當時還是小女孩的我其實對自己說的是「我不夠好」。不完全是這些字,但我現在身爲成年人和臨牀心理師回顧這段人生,知道這是當時心情的粗略翻譯。我竭盡所能想證明自己夠好。我該洗碗?更努力唸書?保護妹妹?還是密切留意媽媽?焦躁不安的思緒和情緒無窮無盡。無論多努力,我時常覺得自己快要撐不住,這時就會吃下一大袋餅乾來舒緩心情,但這最終會讓我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

雪上加霜的是,當媽媽逮到我偷吃餅乾時,總是規定我要節食,這進一步向我證明自己確實不夠好。這是惡性循環。現在回想起來,我明白當時她是擔心我的健康,如同現在我關心兒子的健康一樣。但該死的,怎麼會有人用拿走餅乾表達他們愛你?這種方式真令人傷心。當時我很受傷,也很困惑。爲什麼她要拿走當下唯一能讓我好過些的東西?其實媽媽和我都用當時我們擁有的工具盡力而爲了,遺憾的是,那些工具很簡陋。可是你很幸運,我即將介紹的工具不僅更加高明,還得到數百項科學研究和我數十年實務經驗的支持。

我猜朋友認爲我勇敢無畏,是因爲我克服了貧窮、逆境和創傷才取得今日的成就──哈佛醫學院心理學副教授、波士頓麻省總醫院「社區精神病學實證療法施行與傳播研究方案」(Community Psychiatry PRIDE)研究室主持人。也許我的旅程是勇往直前,但朋友沒看見的是,即使到今天,我仍然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我是如何設法從貧困走到哈佛,進而成爲出書的作家呢?

我把這貌似奇蹟的故事歸功於三個因素:我媽媽、外婆,還有科學。我媽媽是個鬥士,直到今天,她仍持續努力克服自己面對的任何挑戰。身爲單親媽媽,她拚盡全力養活我們,給我們擁有更美好未來的可能性。媽媽教會我,不管有何感受,前進的唯一道路是穿越我的情緒。她讓我明白,無論我感受到什麼情緒,還是能去做困難的事。後來我在研究所學到「穿越,而非繞過」這種行爲是情緒調節這個概念的核心,它告訴我們,感受情緒勝過逃避情緒。

十二歲那年,外婆走進我的生活,當時媽媽正和我的繼父交往中。小時候,外婆把我推出舒適圈,確保我的擔憂不會妨礙自己追求夢想。外婆教我的大多數事情可以總結爲兩大概念:一、接近,不要閃躲。二、化爲水,不要成爲岩石。

之後我帶着童年學到的事去追求美國夢──起初是交換學生,後來則是接受高等教育。取得博士學位後,我埋首研究認知行爲療法:這是處理心理健康難題的黃金標準療法。我閱讀已發表的每一篇治療計劃,探討如何在個別與團體會談中進行治療,研究不同疾患和形形色色族羣適合的治療方法,並得到世界頂尖心理健康專家的指導。我在哈佛醫學院和麻省總醫院服務的早期時光非常寶貴,幫助我綜合本書要與你分享的科學知識,不過這些還不足夠。

唯有當我踏進現實生活環境,和各式各樣的社羣一起工作時,我才真正學會如何精煉出讓人變勇敢所需的事物。在象牙塔內(即哈佛)談論認知行爲療法是一回事,在有人面對驅逐出境、坐牢、貧困、單親,以及各種現實世界情境下,教他認知行爲療法卻是另一回事。至於將這些概念應用在一個位高權重的企業高層主管身上──她的婚姻即將結束,但她正帶領團隊經歷重大轉變──又是完全不同的一回事。等到我的工作逐步發展成處理這類挑戰,我終於能將媽媽和外婆的智慧與實證科學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始終能適合所有人的方法,而不只是在某些時候適用於某些人的方法。

圖爲《大膽行動:哈佛心理學教授破解負能量,改變人生三步驟》書封。先覺出版社提供

「大膽行動」(Bold Move)是我創造的一套技巧,背後有科學證據支持,並注入我從人生中學到的教訓,爲的是幫助任何人克服障礙,活出最精采的人生。本書介紹的三種技巧──轉換觀點、接近和校準,讓你有能力在最重要的時刻採取大膽行動。然而,當你踏上變勇敢的旅程,不免會遇到坎坷。畢竟,活出勇敢不代表天不怕地不怕或魯莽地生活,而是面對生活挑戰時,不被心理迴避所癱瘓,它纔是多數人面臨的真正敵人。想邀請你和我一起變得勇敢,活出「安於不安」的人生。我很榮幸能走到今天這個地步,也真誠盼望當你讀完本書,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勇敢秘訣。

(本文出自《大膽行動:哈佛心理學教授破解負能量,改變人生三步驟》,先覺出版社,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