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媽媽拒絕失衡「情緒勞動」的家庭溝通術
妳累了嗎?家庭溝通術,幫媽媽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圖/嬰兒與母親提供)
每天在妻子、母親、媳婦的角色裡打轉,許多媽媽常將老公、小孩放在第一位,忽略自己的感受,直到情緒瀕臨崩潰才驚覺自己生病了。親愛的,別讓自己被失衡的「情緒勞動」壓垮!
「情緒勞動」的議題,30多年前就在美國被提出來。聯合心理諮商所督導陳舒儀表示,「情緒勞動」起初是從職場角度探討工作時不但要付出體力、腦力,還要付出「情緒」。比方說服務生,除了提供顧客需要的服務,還必須時時保持親切和藹的態度才能讓顧客滿意。隨着時代演進,這個概念才逐漸從職場延伸到家庭。
家庭中的情緒勞動結合了「家務勞動」、「時間活動管理」與「迴應情感需求」。身爲母親,除了要規劃家庭的行事曆、絞盡腦汁讓事情順利進行,還要確認每個人的喜好、確保大家開心。身爲妻子除了要操持家務、營造溫馨氛圍,還要懂得察言觀色、傾聽老公的煩惱。做爲媳婦除了要滿足公婆對「媳婦」這個角色的期待,還要了解公婆的需求、確保逢年過節送禮有「送到他們的心坎裡」。
除此之外,媽媽還有許多瑣碎的生活細節要留意,比方說採買日用品、幫老公熨燙上班穿的襯衫、替孩子縫製學校活動要穿的衣服等等。
「女性在家庭中不但要把事情做好,更要讓每個人都開心滿意。」
●犧牲卻得不到家人肯定 恐憂鬱、焦慮
24小時迎合家人需求,不只會累積疲勞的感覺,也會產生龐大的身心壓力,但媽媽的情緒往往會被忽視。想訴苦會被念「這有什麼」、「當媽媽就是要這樣」,想求助又不知道如何開口,而大部分媽媽通常不會察覺到自己的感受,只會覺得「時間永遠不夠用」,因而做出更多犧牲;比方說減少睡眠時間、捨棄個人娛樂休閒、放棄職涯發展等等。
當做了這麼多犧牲卻無法得到家人肯定,媽媽久而久之會失去自信,衍生出憂鬱、焦慮的情緒,影響家庭的生活品質。只能逼自己壓抑真實情緒,埋首在日復一日的家務。
●家庭溝通術 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
要避免失去自信、陷入憂鬱,一定要學會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下面就來看看心理師提供的「家庭溝通術」:
1.釐清需求、想清楚自己要什麼
與家人溝通前一定要先想清楚「自己要什麼」,是家人的重視與感謝?被家人尊重肯定?還是有人幫忙分擔家務?事先釐清需求,才能在溝通時達到目的。
2.找到對的時間點
在空閒時間溝通,情緒比較理智、穩定,可以避免無謂的口角衝突。
3.選擇「對的人」
(本文摘自【嬰兒與母親】2021年5月號)
【嬰兒與母親】2021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