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板、戰略新板 明年Q3催生獨角獸

臺股二大新板

催生臺灣獨角獸金管會主委黃天牧3日宣佈,臺灣創新板、戰略新板將在2021年第三季開板。櫃買中心規劃的戰略新板採簡易公開發行,與興櫃板同級,雖無掛牌門檻,但需要二家推薦券商;證交所的創新板介於興櫃與上市櫃間,以市值15~40億元做爲掛牌門檻,亦不需獲利,但要具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或創新營運模式

黃天牧表示,股市是各國經濟發展櫥窗,臺股近年價量表現亮眼,在參考國外機制後,希望推出臺灣創新板與戰略新板,來協助臺灣新創及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的發展,以多層次資本市場,讓不同規模、不同特性的產業,都能找到適合的板塊投資

黃天牧及證期局局長張振山設定兩大要求,一是政策宣佈後,六個月內調整資訊系統,希望2021年9月前開板,且儘可能加速;二是開板滿一年時,二板掛牌家數各要有十家以上。

創新板與戰略新板有四大共通點,一是採簡易公開發行,縮短前期作業時間成本,讓新創事業加速進入資本市場;二掛牌非採獲利門檻,創新板採市值,戰略新板更沒有量化條件;三持續輔導機制,主辦承銷券商、推薦券商在掛牌期間,要持續輔導掛牌企業法遵與內控等事項,四是限合格投資人蔘與。

創新板與戰略新板限四大合格投資人才可投資,一是銀行保險證券專業機構投資人,二是總資產逾5千萬元的法人基金,三是新增合法設立的創投,第四則是淨資產達1千萬元,或近二年平均所得150萬元,及具有二年參與證券交易的自然人。

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表示,如歐美臉書、Amazon等,都是因有類似創新板,扶助這些獨角獸快速成長,交易所也將推出臺灣創新板,掛牌企業必須是要有核心技術,及創新能力或創新經營模式者,採取簡易公發,如財報審覈由三年縮短爲二年,上市前輔導六個月,但不必先在興櫃掛牌,僅公司必須設立滿二年,股分發行逾1億元。

掛牌審查是採市值作門檻,第一類是市值不低15億元,有1.5億元的營收,提供12個月營運資金,第二類是市值不低於30億元,提供15個月營運資金,第三是市值不低於40億元,有不低於15個月的營運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