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第4起自殺讓香港抗爭蒙上陰影 示威者嘆「城市變了」
香港反送中民衆21日在港鐵元朗站被一羣白衣男子暴打,邁入第7周的反送中示威活動越演越烈。CNN則分析指出,自從發生抗議以來,已有4人情緒疑似受到影響而輕生,相較於2014年長達79天的「雨傘運動」,當時民衆比較樂觀,此次示威則逐漸變得黑暗。
分析寫道,本月初的炎熱夏夜,數千人在聚集在香港街頭,紀念一名在住處輕生的28歲麥姓女子,大家點燃蠟燭並唱歌,有人透過便利貼留下訊息,「我們將完成剩下的工作。」這是第4起疑似與《逃犯條例》有關的自殺事件,外界擔憂法案會削弱公民的自由。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聲稱,逃犯條例草案已經壽終正寢。然而,民衆發起的抗議活動並未停止,反而轉變成更大、更黑暗的事物;示威者失去對領導人的信任,4名死者則被大家悼念並視爲英雄。
有專家警告,這種情況存有風險,許多示威者只是青年或僅20多歲,而香港並沒有提供足夠的心理支持,若把其他抗議者當成英雄,可能會使他人處於危險之中。
回到6月,一名35歲穿着黃色雨衣的梁姓男子跳樓輕生。如今,示威者穿上黑衣並揮舞黑旗,以此紀念死者,有人舉起寫有「別再殺我們」的告示牌。一名16歲的女學生自稱爲Athena,她說,這與香港的政治制度有關,「它危及生命。」
▲多位市民遭白衣人毆打。(圖/路透)
示威者在路上擺着鮮花,有張白紙寫道,「親愛的英雄,我們會爲了你而戰」;也有紙條可見,「他被政權拉了下來」。民主派會議召集人毛孟靜(Claudia Mo)則在一場記者會呼籲,示威者應該捨棄殉難心態,「我們需要提醒他們這並不值得。時間永遠會站在年輕人這邊。」
香港2014年發生雨傘運動,雖然也有混亂情況,示威者大多是和平與樂觀的,當時有一種民主將會實現的可能性。不過,那次的關鍵領袖隨後遭到監禁,接下來幾年,抗議的熱情逐漸消退。
林鄭月娥本月表示,她對於傷害自己的抗議者感到難過,政府已要求非政府組織提供情緒諮詢服務,希望排解社會的負面情緒。一名34歲不願透露姓名的示威者表示,他6月12日看到警察的暴行後參加抗議活動,有人在6月15日輕生,他因此獲得信心與勇氣,「死亡促使人們認知到,我們的政府已經變了,我們對於政府關心人民的印象破滅了。多年來,我們選擇無視它,城市逐漸變化,但這次我們做不到。」
▲林鄭月娥無法平息民衆怒火。(圖/路透)
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CSRP)主任葉兆輝(Paul Yip)擔憂,社會的負面氣氛可能會影響患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年輕人。他告誡,把死者描述爲殉難者,或許會產生自殺的傳染效應。
爲了處理所有負面的情緒,香港部分民衆也團結起來,有臨牀心理學家創建諮詢電話,讓受到創傷的記者獲得紓解管道,還有立法人員擔任志工,希望提供支持。民衆開始替身邊的人打氣,寫下「親愛的香港,所有事情會變好的。」
28歲的Yong Pui-tung表示,她不希望看到自殺事件再度發生,她真的很害怕,大家應該多跟朋友交談,不要覺得孤獨,「香港人,我們團結在一起,我們應該保持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