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完美中找商機 陳冠安的修補藝術

陳冠安透過修復器皿過程細細品味顧客的收藏故事。(林和生攝)

透過鋦瓷與金繕的黏、磨、扣等技法,陳冠安再一次賦予器皿嶄新生命。(林和生攝)

埋首在破碎瓷器中,苦思着如何拆解結構並重新縫合,透過鋦瓷與金繕的黏、磨、扣等技法,再一次賦予器皿嶄新生命,陳冠安的修補藝術,在顧客臉上找到成就感,更藉由一次次的接單再製,閱讀普羅大衆豐富的收藏曆程。

38歲陳冠安學生時期主攻美工相關科系畢業後曾在咖啡店髮廊工作戲稱自己虛度光陰10年,接着在公部門擔任約聘僱員期間,工作上常接觸各類型藝術家,看着匠師執着與作品生命力,瞬間燃起自己的藝術魂,決定背起行囊,重新北上進修。

就讀大學在職專班期間,開始接觸器物修復,畢業後更到珠寶首飾公司擔任設計師,陳冠安語帶自信地說,對於手作一直都很有信心,6年前爲了論及婚嫁女友,決定返回故鄉屏東創業,開創屬於自己的金屬工作室

受惠於網路時代客戶來自全臺各地,修復物品茶器磁盤爲大宗,多數更是有紀念價值收藏品

陳冠安分享在屏東的第一位客人,他是位茶藝師,多次來拿茶器修復,事後更抱來一把毀損嚴重琵琶,從不催促、也不顧代價,就是希望能夠修復完成,這把樂器整整修了一年多才完工,但主人也已離世。

事後與對方家人聯繫,他把樂器依價買回,作爲與這位客人的連結與回憶。陳冠安說,修復工藝很難評估價值,往往估價工錢都比本身器皿價值高出許多,但客人仍願意付出與等待,因爲在他們眼中都是無價之寶。

而往往看到成品那一刻,顧客臉上滿足表情,或透過網路一句又一句的道謝,是這行飯能持續走下去的動力,也是修復工藝師最重要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