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中國》匠人精神四代傳承

上週,山東衛視中國首檔鄉村振興融媒推介節目田園中國》曲阜篇,展現曲阜以傳統文化推動鄉村振興的豐碩成果。本週日(11月15日)《田園中國》黎裡篇,將去往水鄉明珠——江蘇省黎裡古鎮,探尋那裡的生態鄉村建設。

歷史上的黎裡,是典型江南商業重鎮,至今還保留着傳統弄堂115條,堪稱江南古鎮之最。作爲江南水鄉古鎮的典型代表,黎裡依託天然的地理位置優勢,正在成長爲長江三角洲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先行啓動區。錫器等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產業興起,帶動這裡的經濟發展拓寬了對外溝通的渠道。

本期節目中,主持人王曉龍吳思嘉演員梁山山、緹娜組成“田園推薦團”,與浙江大學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陳健,中國南社研究中心與蘇州古城古鎮古村保護委員會研究員李海珉一起,在黎裡度過了兩天一夜的難忘生活。他們一路瞭解黎裡的水鄉文化,用短視頻記錄並分享這裡的幸福時刻。

印象中的博物館藏品都是隻可遠觀不可褻玩,而在黎裡的六悅博物館,不僅把藏品放在櫥窗外,還能夠讓遊客觸碰感受。館內收藏超過10萬件明清時期木雕家具,置身這裡儼然就是明清時期的傢俱百貨城。

都說江南美,風景舊曾諳,但在黎裡卻有着比風景還美的一樣東西,那就是“匠人精神”。75歲的老人金海是古鎮石匠家族的第三代傳人,今年是老人從事石匠工作的第57個年頭。談到小鎮河道里的纜船石,老人自豪說皆是出自他的雙手,鎮上有四五座橋也是他造的,就連橋上的對聯刻字也是老人一筆一畫純手工雕刻。57年專注一項工作,既是老人對傳統技藝的承襲,也是對古鎮文化最溫柔的守護。如今這門手藝也已經傳到了他的兒子——第四代傳人倪曉榮手上,兩代工匠完成了技藝與文化的交接。

在黎裡的中國錫器博物館,館藏超過2000件錫器,其中90%以上是從海外拍得。很多原本在國內消失的器物都能在這裡看到。不僅現代有電蚊拍,古時人們就已有發明。錫器蚊燈通過點亮燈盞蚊蟲便會被熱氣吸入,達到消滅蚊蟲的目的,效果絲毫不亞於現代滅蚊器。另一個看似小瓢的錫器,實則竟是古時的熨斗!通過注入熱水器皿內,就能達到熱力熨燙衣服的功效。這些發明無不體現出古人智慧,也讓更多現代人領略到傳統手工藝魅力

“文化資源是最好的財富”,這句話在黎裡得到了印證。錫器博物館開設的打錫課堂,現在每年會接待20多所學校的學生來學習。傳統手藝慢慢融進了新的時代。六悅博物館日益豐富的藏品,也吸引了更多地區的人們前來觀賞。

今天的水鄉小鎮黎裡,正朝着國際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小鎮的方向發展。古鎮文化留給人們的是教育、學習價值,更是產業價值。在這裡,腳下踩的、擡頭看的全是文化資源,它們是小鎮最爲寶貴的財富和不竭的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