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機率增!息肉1狀況不要拖 8高危險羣小心了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樑程超表示,大腸癌的發生與大腸瘜肉有密切關係,當腺瘤超過1公分不處理,癌化機率將隨着時間而提升。(示意圖/Shutterstock)
一名女子爲大腸癌高危險族羣,曾接受一次大腸內視鏡檢查,但因息肉不大且僅1顆,就未多加理會;時隔數年再次檢查,竟發現9顆大小不一的息肉,其中更有一顆已朝大腸癌方向發展。收治該名病患的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樑程超表示,大腸癌的發生與大腸息肉有密切關係,當腺瘤超過1公分不處理,癌化機率將隨時間而提升。他強調,大腸息肉發展初期未有明顯症狀,提醒50歲以上、肥胖、抽菸等8大高危險族羣應儘早篩檢。
醫師樑程超藉由個案說明大腸癌篩檢的重要性。他表示,一名40歲有抽菸習慣及大腸癌家族史的女性患者,過去曾接受一次大腸內視鏡檢查,檢查結果發現僅1顆大小約0.7公分的腺瘤性息肉,讓她覺得似乎不需特別面對。
樑程超接着表示,當時隔數年該女子再次檢查,竟發現9顆大小不一的息肉,經切片病理化驗後,其中有6顆息肉爲具有癌化風險的管狀腺瘤,尤其一顆大小約1公分的管狀腺瘤合併細胞分化不良表現,代表該病竈爲「進行性腺瘤」,已朝大腸癌方向發展。
樑程超說明,大腸癌的發生與大腸息肉關係密切,高達95%都是由息肉發展而來,一般又以管狀腺瘤最常見。他指出,當腺瘤超過1公分不處理,癌化機率將隨時間逐漸攀升。
樑程超示警,大部分的大腸息肉與大腸癌發展初期相同,就是沒有明顯症狀,往往容易被忽略。因此,他特別呼籲,若爲50歲以上、肥胖、抽菸、飲酒、飲食較精緻、愛吃高油脂食物或加工肉品、有大腸癌家族病史者或是曾有潰瘍性大腸炎或克隆氏症,都屬於高危險族羣,應提早安排大腸鏡檢查。
最後,樑程超提醒,從腺瘤性息肉進展到大腸癌的時間約5~10年,若能提前檢查出腸內息肉的生長,並在其演變成腫瘤前切除,就能有效預防大腸癌。
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國人新發癌症人數之首,據最新統計,民國109年國內大腸癌發生人數1萬6829人、死亡人數超過6千人。由於大腸癌早期幾乎無症狀,國健署針對年滿50歲至未滿75歲的民衆,提供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若篩檢結果爲異常者,最好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