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口服新藥嵌入DNA 破壞癌細胞
臺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陳鴻華(左)與北醫附醫副院長李冠德。(臺灣腸癌病友協會提供)
國健署自2004年補助糞便潛血檢查,讓大腸癌發生率10年後開始下降。雖然許多人因此及早發現大腸癌,卻仍有4成人確診時已達晚期。醫師指出,約有3成晚期患者經前線治療後,不願意接續後線化療,然而隨着新型口服化療藥問世,患者接受率已升至8到9成。其作用在於直接嵌入癌細胞DNA,抑制腫瘤生長,以延長晚期患者的生命。
大腸癌連續11年居國人癌症發生率之首,日奪16人性命,然而卻有4成患者確診時已達晚期。北醫附醫副院長、血液腫瘤科主任李冠德表示,對於晚期大腸癌患者,前線藥物的目的是增加存活率,後線藥物的目的則是提升生活品質。根據其門診經驗,3成患者因不敵前線治療副作用,如體力虛弱、皮疹等,拒絕接受後線治療,而新藥問世後,願意接受後線治療者已提升至8到9成。
曾從事工程行業的林先生,退休後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不煙不酒的他,排便也無異常,卻在2012年確診第二期直腸癌,治療後又在2016年復發,且擴散至肝臟。採取後線口服新藥治療後,病痛獲得改善,平日也可外出喝咖啡。
李冠德表示,口服新藥已在去年底獲得健保全額給付,其作用在於直接嵌入癌細胞DNA,致其損傷以抑制癌細胞生長。因具不被體內酵素分解的保護成分,可強化抑制腫瘤的能力。臺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陳鴻華進一步表示,新藥副作用雖少,卻仍可致白血球下降,因此提醒患者,若前線治療時白血球下降嚴重,採口服新藥治療時,則需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