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口就痛」 玻尿酸、肉毒桿菌都可治療「落下頦」

臺語俗稱的「落下頦」,即醫學上所稱的「顳齶關節症候羣」。(圖/臺大醫院新竹分院提供,下同)

記者陳凱力/新竹報導醫師,最近我早上起牀或是突然要吃東西時,兩頰感覺好痛!甚至一張口要刷牙或打呵欠時,都覺得自己下巴好像卡住而且會發出喀喀的聲音,有時候有劇烈的疼痛。我的下巴是不是脫臼了啊?」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牙科口腔齶面外科主任柯惠馨醫師表示,這種「開不了口」的痛,或是臺語俗稱的「落下頦」,即醫學上所稱的「顳齶關節症候羣」。

▲柯惠馨醫師進一步說明,造成顳齶關節症候羣的原因很多,直接跟肌肉或關節有相關的包括外傷肌炎腫瘤或有風溼性關節炎影響關節的系統性疾病

顳齶關節的位置位在我們兩側耳朵的前方,連接頭顱下齶骨,與身體其他的關節不同,是一種很特殊、可以滑動的關節。顳齶關節可以前、後滑動使嘴巴張開、閉合配合中間的軟骨盤,可以有效、無痛地咀嚼、吞嚥、說話,甚至作出一些誇張、戲劇性臉部動作

柯惠馨醫師進一步說明,造成顳齶關節症候羣的原因很多,直接跟肌肉或關節有相關的包括外傷、肌炎、腫瘤或有風溼性關節炎等影響關節的系統性疾病。其他像咬合不正、睡覺時磨牙牙關緊咬、姿勢不良或假牙高度不適合、喜歡嚼食硬物等,都有可能會引發顳齶關節障礙,尤其現代人生活忙碌緊張,壓力大且睡眠品質不好,都使得顳齶關節障礙及顏面肌肉疼痛的問題越來越多且越發嚴重。

柯惠馨醫師提醒,近年來,由於關節鏡技術逐漸成熟,相關的技術已經應用於顳齶關節上,過去對於保守性治療沒有成效的病患,可選擇改以抽取關節液、注射玻尿酸、注射肉毒桿菌素或顳齶關節手術方式治療,隨着顳齶關節鏡的發展,顳齶關節的手術治療也可以採微創手術。此外,針對持續性顳齶關節疼痛患者,以臨牀影像學檢查無法確定其關節內病變時,關節鏡也扮演重要的的診斷角色,若是民衆有類似症狀,很有可能就是顳齶關節在跟您抗議了,請儘早就醫,避免症狀惡化。

顳齶關節障礙常見的症狀包括以下幾種:1. 張口閉口有異聲。2. 張口疼痛。3. 咀嚼時顏面疼痛。4. 張口受限。5. 張口歪斜。6. 下齶無法咬回固定的位置或下巴脫臼。7. 顏面肌肉痠痛。8. 頭痛。9. 脖子肌肉痠痛。10. 耳朵內疼痛、耳鳴、聽力障礙、耳朵閉塞感或太陽穴臉頰部、頸部疼痛。

▲由於關節鏡的技術逐漸成熟,相關的技術已經應用於顳齶關節上,過去對於保守性治療沒有成效的病患,可選擇改以抽取關節液、注射玻尿酸、注射肉毒桿菌素或顳齶關節手術等方式治療,隨着顳齶關節鏡的發展,顳齶關節的手術治療也可以採微創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