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癌年輕化 醫:家族符合3條件風險高

藝人余天、李亞萍的二女兒余苑綺(中)罹患直腸癌第3期,抗癌8年,今天病逝。(本報系資料照片)

藝人余天、李亞萍的二女兒余苑綺罹患直腸癌第3期,抗癌8年,今天病逝。醫師提醒,大腸直腸癌年輕化多與家族遺傳史有關,若家族中符合3條件風險高,建議提早安排大腸鏡檢查。

臺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在臨牀上遇到30多歲確診大腸直腸癌的患者,站在醫學的角度,並不會往「生活習慣」或「未及時察覺症狀」等面向分析,應是討論臺灣對大腸直腸癌家族史認知不足,甚至可能連臨牀醫師對家族史警覺性都偏低。

邱瀚模說,據統計,約7成大腸直腸癌屬於散發性,是可以靠中央補助50至74歲民衆每2年一次免疫法定量糞便潛血檢查預防的大腸癌;其餘3成則是會遺傳的大腸癌,若家族中有好幾名大腸直腸癌患者,尤其有小於50歲年輕病例,個案父母及手足就應提高警覺。

臺大內科部主治醫師陳彥年解釋,家族中有多名大腸癌患者可分爲2種狀況分析,第一種爲家族性大腸癌,研究顯示,當一等親家屬有大腸直腸癌,其他家人罹患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一般人風險若爲7%,這類高風險者罹癌可能性攀升至15%。

第二種狀況是遺傳性大腸癌,這類患者很多都是Lynch syndrome,也就是中文翻譯的遺傳性非瘜肉大腸癌、林奇症候羣。這樣的家族需符合3條件,首先是家族三代中有3名以上大腸癌患者,再者是上述病例有連續兩代,最後需至少1人確診年齡小於50歲。

陳彥年建議,一等親家族史者,篩檢年齡建議比一般人往前10年,也就是從50歲提前至40歲;若一等親患者屬於年輕型個案,建議家族篩檢年齡爲「這名個案確診年齡」往前10年,比如35歲確診,家族成員可25歲起篩檢。若篩檢沒事,未來每5年篩檢一次即可。

陳彥年說,據文獻顯示,遺傳性大腸癌約佔3%,相信臺灣可能沒有那麼高比例,若家族符合Lynch syndrome的3條件,雖然預防方法及建議大腸鏡檢查年齡較爲複雜,但這類民衆不用自己嚇自己,只要儘快跟醫師諮詢,相信專業醫療團隊都可以提供妥善採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