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公生文化慶成 臺江三代鐵馬行路謝天地

近200位臺江高國中小學師生大廟興學志工一起單車遊學。(曹婷婷攝)

近200位臺江高國中小學師生、大廟興學志工一起騎單車遊學。(曹婷婷攝)

臺江大道公生鐵馬遊學邁入12屆,近200位臺江高國中小學師生、大廟興學志工,今天一早齊集海尾朝皇宮「學仔埕」,禮敬大道公之後,沿着海中街古道及臺江山海圳綠道,前往溪心寮、十三佃、總頭寮、布袋嘴寮、中州寮、五塊寮、溪頂寮、本淵寮等村落大廟參訪,老中青三代騎鐵馬,串連臺江文化中心、臺史館、臺江國家公園全長約40公里,以「文化行路方式謝天謝地,一路走來,臺江人共同催生臺江文化中心有成,後續也將持續以文化行路理念,迎接2023年臺江建莊結社200年。

包括文化局長葉澤山、社大林朝成校長、朝皇宮周金倉主委吳進池理事長,都到場加油鼓勵,長安小張隆慶、和順國中謝連陽陪伴同學一起騎單車遊學!社大臺江分校表示,臺江老中青三代相放伴、大廟社區教育文化各界,歷經十幾年爭文化權、爭環境權的公民行動,從捍衛臺灣歷史博物館留在和順寮農場,到成立臺江國家公園,催生臺江文化中心,營造公民藝術創發的實驗場域,推動臺江山海圳綠道,守護河川,見證臺江文化運動歷程,譜出精彩地方創生在地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臺江公民催生臺江山海圳綠道,將臺江國家公園、臺江文化中心、臺灣歷史博物館,串聯成一串臺江文化生態珍珠項鍊,爲臺江子孫守護未來,奠下永續之基。

瀛海中學學子林韋翰認爲,臺江是一個文化底蘊很深的地方,有許多神明保護着,每一站大廟都有自己的文史,從中認識到更多在地的故事。安南國中翁詩雅表示,這次遊學行路以單車進行,串聯廟宇、臺江文化中心、臺史館、臺江國家公園,形成文化綠道,雖然騎腳踏車比較累,但希望能有更好的交通規劃,像是公車、租借腳踏車、渡船等方式,讓每個人可以從每個定點出發,連結到綠道。

瀛海中學畢業生王勤蛟今年特別返鄉陪伴學弟妹一起騎臺江遊學行路,畢竟,上大學離開臺江,就比較少接觸臺江文化,希望可以經常回來,現在很多人對自己家鄉不瞭解,參與大道公遊學行路不僅能夠認識家鄉文化,也可以鍛鍊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