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房市「供需雙弱」 北大報告籲:短期內儘快軟着陸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最新報告指出,目前大陸房地產市場供需雙弱,房價呈下滑趨勢,「最壞的時候仍未過去」。(中新社資料照片)

中國大陸房市低迷,儘管官方推出多項措施,試圖重振房地產市場,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最新報告指出,目前大陸房地產市場供需雙弱,房價呈下滑趨勢,「當前房地產風險存在低估,最壞的時候仍未過去」,短期內儘快軟着陸對於穩增長、防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大陸的房地產行業近期經歷了一場又一場危機,對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造成了重大打擊。爲了應對房地產市場整體的低迷和萎縮,北京當局宣佈了多項措施,試圖重振房地產市場。譬如,2023年11月,北京和上海放寬了購房限制,包括降低購買第一套和第二套住房的頭期款比例。

在官方一系列措施提振下,據大陸房地產研究公司中國指數研究院(中指研究院)1日調查顯示,繼11月上漲0.05%後,12月新房價平均比上月上漲0.1%,連續第4個月微幅上漲。然而,路透引述分析人士稱,購房者的情緒太弱,上述措施無法產生長期影響。

另一方面,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光華思想力」宏觀經濟預測課題組1日發佈的《加大政策力度,創新政策工具,促進經濟持續回升—2024年中國經濟展望與建議》說,2023年11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下降0.7%,環比下降0.4%。

報告說,房地產銷售和投資持續負增長。2023年1至11月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9.4%,降幅較前10個月擴大0.1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下滑仍受房地產行業整體下行趨勢影響。房地產需求方面,商品房銷售數據仍持續下滑;2023年1至11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8.0%,降幅較前10個月擴大0.2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5.2%,降幅較前10個月擴大0.3個百分點。

在這份由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副教授顏色共同執筆的報告說,居民消費不足是當前經濟問題的癥結。而導致消費不足的原因可以歸結爲3個方面:第一,疫情所帶來的「疤痕效應」仍然存在,居民信心不足,預期較弱;第二,大陸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下降,邊際消費傾向較高的低收入羣體收入增速墊底;第三,房地產和金融投資是居民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居民財富縮水較爲嚴重。

此外,報告說,由於銷售不好導致資金回籠效果不佳,土地儲備向施工投資轉化不理想,房地產投資下滑嚴重。而房地產在整個國民經濟裡是節點性行業,房地產投資下滑將對整個國民經濟和2024年的有效需求恢復帶來很大的負面衝擊。

因此,報告強調,當前房地產風險存在低估,最壞的時候仍未過去,2024年房地產市場硬着陸風險大,將對有效需求恢復形成負面衝擊。

報告說,防止房地產硬着陸很重要,因爲房地產是中國大陸目前重大風險的集中領域,不僅影響地方財政,也影響金融機構,短期內推動房地產行業儘快軟着陸對於穩增長、防風險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迫切需要用應對金融風險的方法化解房地產風險」。

報告指出,中國大陸經濟目前仍面臨的風險隱患大、有效需求不足、預期較弱等突出問題。因此,2024年的穩增長政策應以化解風險隱患、保持投資強度、提升居民的收入和財富爲抓手,着力擴大有效需求,實現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