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分享科技治沙經驗 形成「億利模式」沙區綠色發展
▲一條高速公路從內蒙古鄂爾多斯境內庫布其沙漠邊緣的生態防護林帶穿過。(圖/新華社)
本報訊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期間舉行的「大陸科技治沙邊會」上,大陸代表向世界分享科技治沙的大陸經驗。
國家林業局總經濟師張鴻文介紹,大陸政府高度重視科技治沙工作,已在基礎研究、技術標準、成果推廣、國際合作四個方面取得成效。「大陸治沙取得成效,主要依靠政府主導、公共參與、科技支撐和法律保障,其中科技研究爲治沙提供基礎和保障。」大陸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盧琦認爲。「通過國家科技支撐、行業專項等科技計劃平臺,大陸建立起荒漠化、石漠化監測技術體系,研發集成了流沙快速固定與植被恢復、綠洲與交通幹線防護林體系構建等技術模式。」張鴻文說。此外,大陸還制定了《防沙治沙技術規範》《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技術規範》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並在沙區集中推廣低覆蓋度治沙、沙障防沙治沙等技術成果,形成「億利模式」等沙區綠色發展模式。張鴻文說,大陸積極共用科技治沙成果,在「一帶一路」、阿盟、非洲等地區開展荒漠化治理科技合作,與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國際組織開展合作。「大陸的公路防沙治沙技術已推廣到撒哈拉沙漠地區,爲利比亞的海岸和沙漠公路建設提供了風沙危害的防治方案。」大陸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雷加強說。「下一步,大陸將深入開展荒漠化防治技術國際培訓,建立荒漠化防治技術領域的國際專家庫,推動荒漠化防治技術標準化、專業化、國際化,爲荒漠化嚴重的國家和地區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援。」張鴻文表示。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6日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開幕。會議爲期兩週。(新聞來源:新華社港臺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