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產業爭奪“定義汽車”新機遇

未來汽車競爭很大程度上就是軟件的競爭。資料圖片

隨着“新四化”的逐步推進,軟件在汽車產品開發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日益凸顯。業界認爲,“軟件定義汽車” 已成爲共識,它將在技術、產品、運營理念、組織架構等方面給汽車產業帶來全面轉變,而汽車的進化過程,也給軟件產業帶來了更多新機會。

軟件會是未來汽車的核心

隨着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汽車最核心的既不是發動機、變速箱,也不是馬力大小和百公里加速,而是以人工智能爲核心的軟件技術

作爲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無論是電池管理、能量管理系統還是自動駕駛、移動出行,汽車業“新四化”(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方方面面都和軟件緊密相連。

事實上,“軟件定義汽車”早已成爲行業共識。其核心思想是,決定未來汽車的是以人工智能爲核心的軟件技術,而不再是汽車的硬件水平。

而“軟件定義汽車”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軟件在汽車中扮演的角色日漸重要,不僅是汽車電子整車成本逐漸提高,車聯網、自動駕駛技術的逐步發展將帶動整車汽車產業轉型升級車輛除了本身的駕駛屬性外,服務屬性逐漸增強,比如通過車聯網實現內容的推送,通過OTA(在線升級)實現車輛的個性化定製等。

據瞭解,汽車領域近90%的創新來自於軟件,而不是機械系統。同時,隨着自動駕駛等技術的推進,汽車60%的價值也將源於軟件。

因此,有行業專家表示,車企對未來的判斷及方向選擇將決定其命運。未來汽車IT與互聯網之間的耦合關係將帶來商業形態創新,汽車產業面臨自其誕生以來變化最爲劇烈的十年。這種變化需要研發大量新技術,完成大量的開發任務,編寫大量的軟件,甚至重構汽車產業生態。當前車企開發的新車型中,如果沒考慮實時在線、5G、智能駕駛等因素,這樣的汽車產品競爭力也將大打折扣。

汽車軟件成爲爭奪新熱點

藉助汽車進化的契機,軟件企業是本土軟件企業開始抓住新機遇,在創新中尋求加速。

近日,東軟與億咖通科技就下一代芯片平臺及軟件服務簽署合作協議,再次爲汽車軟件業的發展模式注入了新鮮活力。

目前,東軟汽車電子主要圍繞“雲-管-端”架構,爲用戶提供智能座艙整體解決方案,此次與億咖通科技的合作,就是圍繞億咖通科技的下一代芯片平臺及軟件服務,融入雙方的最新技術成果,推動智能座艙體驗升級。

東軟集團副總裁兼東軟汽車電子事業本部總經理孟令軍說:“億咖通科技有較爲完整的車聯網生態,而東軟通過自身的軟件能力和產品能力,把雙方的東西集成起來,向車企提供整體統一的產品和服務。”

一向宣稱“不造車”的華爲,也在汽車產業上加重砝碼。繼2019年成立智能汽車BU(業務單元)和推出智慧車載HiCar解決方案之後,華爲確認,正在將智能汽車BU與消費者業務在汽車端的佈局整合,以進一步形成合力。

業界認爲,華爲推出的HiCar解決方案,其最大優勢在於,基於其龐大的存量用戶,以及手機與車機的協同,通過與車企合作,可以在消費者層面極大提升汽車的智能體驗。

百度的動作則更爲激進。12月15日,有消息稱,百度正在考慮組建一家持有多數股權的合資公司,以生產屬於自己的電動汽車。目前,百度已與包括浙江吉利、廣州汽車集團中國一汽在內的汽車製造商就可能的合資項目進行了初步談判,但未達成任何協議。

百度官方對這一傳聞給出了不作評論的迴應,有業內人士預測,百度的關注點可能還是會停留在新車的軟件層面,“技術入股的可能性比較大。”

汽車軟件競爭形成新態勢

除了互聯網的軟件企業的“覬覦”外,在全球汽車業,軟件的競爭正在成爲一個重要的新賽道,自建軟件開發體系、掌握軟件開發核心能力,開始成爲車企當前的重要任務之一。

近期,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業務發佈了全新戰略,明確將業務重心放在全系產品及各細分市場的電動化和汽車軟件等領域。同時,梅賽德斯-奔馳也宣佈將推出由企業內部研發的自有操作系統,預計於2024年發佈。

今年7月,上汽集團正式將其軟件中心定名爲“零束”,主要聚焦智能駕駛系統工程、軟件架構、基礎軟件平臺和數據工廠,包括SOA軟件平臺、雲服務平臺算力芯片、汽車大數據平臺、智能駕艙系統等,以賦能客戶打造數據驅動的差異化智能駕駛體驗和創新業務模式。

北汽集團同樣非常注重軟件領域的開發,旗下的北汽新能源公司開發了電池系統精細化自適應算法、電池充放電功率分級控制、全工況整車極致能量回收技術、電機自適應動態控制技術、電制動安全輔助技術等高集成化整車高效控制技術,突破了國內三電(電驅電控、電池)領域關鍵集成控制技術空心化難題。

而長安汽車則成立了汽車軟件科技公司,高度聚焦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車控、智能車雲等軟件研發領域,計劃到2025年實現自動駕駛L4級的量產,將軟件能力打造成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清華大學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鄧志東說,“軟件的競爭正在形成新的態勢。未來智能汽車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就是軟件的競爭。”

過去,基礎軟件市場是一個相對傳統和穩定的市場,國外企業對市場的佔有令國內企業很難“上位”,而汽車行業的固化更加強大。但未來在分佈式的實時系統下,存在的很多問題是傳統技術無法解決的,需要新的架構思維,包括方法、開發工具等一系列的支持體系,這就爲衆多的新來者提供了便利。

與此同時,從中國汽車市場的角度來看,消費者對智能汽車的需求變得強烈,中國車企創新的熱情高漲,人才投入速度也在加快,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都使得中國的汽車軟件市場正在成爲全球發展的焦點。